患者男,45岁,因“后颅凹占位”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后颅凹占位切除术。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无异常。
术中对患者的监测包括
A:有创动脉监测 B:血气分析 C:中心静脉压监测 D:尿量 E:体温 F:有条件可行脑电图双频指数和脑代谢监测
如无自动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连续监测,给药后13分钟病人突然打哈欠.欲睡。
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 )
A:经鼻给氧 B:测量血压 C:测试阻滞平面 D:加快输液 E:停止手术改行其他麻醉方式
患者女性,46岁,51kg。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I3级,拟行二尖瓣置换术。血压120/70mmHg;心电图示房颤,心室率75次/分。一直口服维持量地高辛。术前心超检查发现二尖瓣口面积为1cm
,EF38%。经必要的术前准备后,择期在全麻复合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入手术室建立常规监测,轻度头低位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穿刺刚完成患者诉胸闷,随即咳出多量泡沫样痰,血压85/50mmHg,心电图示房颤,心室率130次/分,脉搏血氧饱和度83%。
提示:经紧急处理后心室率降至84次/分,血压115/68mmHg,,患者情绪稳定,决定继续手术。提问:为确保手术麻醉安全,该患者围术期应做下列哪些必要监测?
A:动脉直接测压和中心静脉压 B:脉搏血氧饱和度 C:血气分析,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D:P
CO
E:肺功能 F:ACT,体温,尿量 G:经Swan-Ganz导管监测左房压(LAP) H:HRV(心率变异性) I:心电图
患者女性,46岁,51kg。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I3级,拟行二尖瓣置换术。血压120/70mmHg;心电图示房颤,心室率75次/分。一直口服维持量地高辛。术前心超检查发现二尖瓣口面积为1cm
,EF38%。经必要的术前准备后,择期在全麻复合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入手术室建立常规监测,轻度头低位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穿刺刚完成患者诉胸闷,随即咳出多量泡沫样痰,血压85/50mmHg,心电图示房颤,心室率130次/分,脉搏血氧饱和度83%。
提示:患者二尖瓣置换手术经过顺利,主动脉开放后出现室颤,经二次胸内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20min后转为房颤心律,血压85/50mmHg,心室率128次/分。提问:下述哪些措施有助于该患者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
A:尽可能缩短并行循环时间 B:控制心室率低于100次/分 C:充分补液使左心室舒张末期足够充盈 D:维持满意的血压保证冠脉灌注压 E:维持低体温以降低机体耗氧量 F:血液稀释以增加心肌和组织氧供 G:应用药物或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 H:应用正性肌力药维持适度的心肌收缩力 I:增加动脉血中的氧含量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负责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部门是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卫生部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D: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E: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承担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的收集,评价,反馈和上报的部门是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卫生部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D: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E: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设区的市级,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对死亡病例的调查报告,应当报
A: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 B: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以及上一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 C: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 E: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以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是指为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严重程度,发生率等,开展的药品安全性监测活动
A:药品不良反应 B: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C:药品群体不良事件 D: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E:药品重点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