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16岁,因“怕热,多汗,心悸1年伴乳房肿胀半年”来诊。查体:P 92次/min;消瘦;双眼无突出,甲状腺I1度弥漫性肿大;双侧乳房可触及直径约2 cm的圆盘状乳腺组织,边界清,无粘连,有压痛;心,肺,腹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双手细震颤(+);外生殖器未见异常。

该患者的乳房发育最可能是

A: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乳房发育 B:青春期男子乳房发育 C:特发性男子乳房发育 D: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乳房发育 E:睾丸功能减退伴发的乳房发育

女性,29岁,哺乳期,右侧乳房胀痛2天,发热39℃,体格检查:右乳房肿胀,内象限有压痛,有波动感。

1周以后,右乳房疼痛范围扩大,伴发热39℃以上,寒战,体格检查:右乳房红肿热痛明显,压痛及波动感,穿刺出脓性液体。应做什么治疗

A:切开引流 B:单纯性右乳房切除 C:抗生素治疗 D:中药治疗 E:物理治疗

女性,26岁,初产后1周哺乳。右乳房外上象限红肿,痛,压痛(+),皮温高,发热,波动感不明显,如判断乳房内有无脓汁应如何处置最佳。

选何种检查最佳

A:乳房B超 B:乳房红肿明显处试穿 C:乳房CT D:试验性抗生素治疗 E:观察病情变化

女性,26岁,初产后1周哺乳。右乳房外上象限红肿,痛,压痛(+),皮温高,发热,波动感不明显,如判断乳房内有无脓汁应如何处置最佳。

应诊断何种疾病

A:乳腺纤维腺病 B:乳腺小叶增生症 C:急性乳腺炎 D:乳腺癌 E:乳房肉瘤

某男性患者,17岁,因“怕热、多汗、心悸1年伴乳房肿胀半年”来诊。查体:P 92次/min;消瘦;双眼无突出,甲状腺Ⅰ度弥漫性肿大;双侧乳房可触及直径约2 cm的圆盘状乳腺组织,边界清,无粘连,有压痛;心、肺、腹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双手细震颤(+);外生殖器未见异常。

该患者的乳房发育最可能是

A: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乳房发育 B:青春期男子乳房发育 C:特发性男子乳房发育 D: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乳房发育 E:睾丸功能减退伴发的乳房发育

某女性患者,29岁,哺乳期,右乳房肿痛2天,无发热,体检:右乳房肿胀,内象限有压痛,无波动感

1周后,右乳房疼痛范围扩大,伴发热39℃以上,体检:右乳房红肿明显,压痛及波动感,穿刺抽出脓性液体。应进一步采用哪一种治疗方法

A:切开引流 B:抗生素治疗 C:物理治疗 D:单纯右乳房切除术 E:中药治疗

某女,29岁,哺乳期,右侧乳房胀痛2天,发热39℃,体格检查:右乳房肿胀,内象限有压痛,有波动感。

1周以后,右乳房疼痛范围扩大,伴发热39℃以上,寒战,体格检查:右乳房红肿热痛明显,压痛及波动感,穿刺出脓性液体。应做什么治疗

A:切开引流 B:单纯性右乳房切除 C:抗生素治疗 D:中药治疗 E:物理治疗

某患者,耳部疼痛数月,伴听力下降,乳突部压痛。需行X线检查。

关于该体位的摄影要点叙述错误的是

A:又称乳突25°角侧位 B: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 C:被检对侧紧贴台面 D:外耳孔置探测器中心的后上方1/3处 E:瞳间线垂直台面

某患者,耳部疼痛数月,伴听力下降,乳突部压痛。需行X线检查。

关于该体位的摄影要点叙述错误的是

A:又称乳突双45°角侧位 B: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 C:外耳孔置探测器的上后方1/3处 D:听眶线垂直台面 E:头颅正中矢状面与探测器呈45°角

某女,29岁,哺乳期,右乳房肿痛2天,无发热,体检:右乳房肿胀,内象限有压痛,无波动感

1周后,右乳房疼痛范围扩大,伴发热39℃以上,体检:右乳房红肿明显,压痛及波动感,穿刺抽出脓性液体。应进一步采用哪一种治疗方法

A:切开引流 B:抗生素治疗 C:物理治疗 D:单纯右乳房切除术 E:中药治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