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18个月。近3个月出现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轻微异食癖现象,血常规: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2.5x10/L。

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白血病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巨幼细胞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儿男,18个月。近3个月出现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轻微异食癖现象,血常规: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2.5x10/L。

发生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缺乏叶酸 B:缺乏贮存铁 C:缺乏维生素B D:红细胞合成障碍 E: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患儿男,18个月。近3个月出现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轻微异食癖现象,血常规: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2.5x10/L。

患儿确诊后,医生及时给予补充所缺乏的造血物质,患儿治疗有效的最早期表现是

A:面色红润 B:网织红细胞升高 C:血红蛋白升高 D:铁蛋白升高 E:红细胞升高

患者女,44岁。2周前咽痛,轻度发热,服药后好转。2天前出现四肢力弱和腓肠肌疼痛,不能行走。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可为

A:第1周最明显 B:第2周最明显 C:第3周最明显 D:第1周开始出现 E:第2周开始出现 F:第3周开始出现 G:细胞数高,蛋白正常 H:细胞数正常,蛋白高

患儿女,10岁。近6天来先出现双下肢无力,发麻,继之出现双上肢无力。检查:呼吸每分钟20次,颅神经无异常,心,肺无异常,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低下,膝腱反射消失,巴氏征阴性,双下肢痛觉,触觉及深感觉存在。脑脊液压力正常,蛋白定量1.0g/L,细胞数8x10/L。

典型的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现象一般出现于

A:起病后1~3天内 B:起病后4~7天内 C:起病后1周~1个月 D:起病后1~2个月 E:起病后1~3个月

女患儿,6岁,感冒后约1个月,逐渐出现四肢远端运动减弱及感觉迟钝,几天后扩展到肩及大腿,并出现呼吸及吞咽困难,脑脊液检查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糖含量正常,细菌培养阴性。

该病可出现的临床表现

A:运动障碍重于感觉障碍 B:植物神经障碍 C:面瘫,吞咽困难 D:呼吸浅表,咳嗽无力 E:肌张力反射异常 F:麻痹呈对称性,迟缓性 G:麻痹远端重于近端

女患儿,6岁,感冒后约1个月,逐渐出现四肢远端运动减弱及感觉迟钝,几天后扩展到肩及大腿,并出现呼吸及吞咽困难,脑脊液检查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糖含量正常,细菌培养阴性。

护士提供的护理措施合理的是

A:保持肢体于功能位置 B:按摩时动作要有力,幅度由大到小 C:按摩时由大关节到小关节 D:改善呼吸功能,呼吸困难者可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E:提供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F:不能经口进食患儿可给予鼻饲 G:必要时使用保护器具

某女性患者,27岁,因肺炎静滴新型青霉素Ⅰ,1天后出现关节痛、皮疹、尿量减少。尿常规示:蛋白(++),白细胞3~6/HP,红细胞5~8/HP。血常规:血红蛋白108g/L,白细胞4.7×10/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28,嗜酸性粒细胞0.10;血小板120×10/L。

如果做肾穿刺活检,可能出现的病理改变是

A:肾小管受损 B:新月体形成 C:肾间质细胞浸润 D:肾间质水肿 E:肾血管坏死 F:肾小球轻度增生,部分肾小球有节段性硬化,肾小管萎缩

某女性患者,45岁,2周前咽痛,轻度发热,服药后好转。2天前出现四肢力弱和腓肠肌疼痛,不能行走。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可为

A:第1周最明显 B:第2周最明显 C:第3周最明显 D:第1周开始出现 E:第2周开始出现 F:第3周开始出现 G:细胞数高,蛋白正常 H:细胞数正常,蛋白高

患女,6岁,感冒后约1个月,逐渐出现四肢远端运动减弱及感觉迟钝,数日后扩展到肩及大腿,并出现呼吸及吞咽困难,脑脊液检查出现蛋白、细胞核分离现象。

该病最早出现的典型症状是

A:感觉障碍重于运动障碍 B: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伴感觉障碍 C: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D:括约肌功能明显障碍 E:伴有颅神经损害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