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五层重点设防类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2-2所示,抗震等级为二级,各柱截面均为600mmx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假定,二层角柱K22截面为600mmx600mm,剪跨比大于2,轴压比为0.6,纵筋采用HRB400级,箍筋采用HRB335级钢筋,箍筋采用普通复合箍,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20mm。试问,下列何项柱加密区配筋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要求?提示:复合箍的体积配筋率按如除重叠部位的箍筋体积计算。
A: B: C: D:
某型钢混凝土框架一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房屋高度91m,首层层高4.6m。该建筑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I2类建筑场地。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纵向钢筋均采用HRB400级钢筋。
首层核心筒外墙的某一字形墙肢W,位于两个高度为3800mm的墙洞之间,墙厚b=450mm,如图13-24所示,抗震等级为一级。根据已知条件,试问,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最低构造要求的W墙肢截面高度h(mm)和该墙肢的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A(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000,3732 B:1000,5597 C:1200,5420 D:1200,6857
首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柱C截面为800mmx800mm,柱内钢骨为十字形,如图13-25所示,图中构造钢筋于每层遇钢框架梁时截断。试问,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最低要求的C柱内十字形钢骨截面面积(mm)和纵向配筋,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6832,1222+(构造筋414) B:26832,1225+(构造筋414) C:21660,1222+(构造筋414) D:21660,1225+(构造筋414)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57.3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6.0m,二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纵横方向均有剪力墙,地下一层板顶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该建筑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I1类建筑场地。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小于50%。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与截面为700mmx700mm的框架柱相连的某截面为400mmx600mm的框架梁,纵筋采用HRB400级钢筋,箍筋采用HPB300级钢筋(=270N/mm),其梁端上部纵向钢筋系按截面计算配置。假设该框架梁抗震等级为三级,试问,该梁端上部和下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配筋率)及箍筋按下列何项配置时,才能全部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构造要求? 提示:①下列各选项纵筋配筋率和箍筋配箍率均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3.5条第1款和第6.3.2条第2款中最小配筋率要求;②梁纵筋直径不小于18。
A:上部纵筋A=6840mm(ρ=2.85%),下部纵筋A=4826mm(ρ=2.30%),四肢箍筋φ10@100 B:上部纵筋A=3695mm(ρ=1.76%),下部纵筋A=1017mm(ρ=0.48%),四肢箍筋φ8@100 C:上部纵筋A=5180mm(ρ=2.47%),下部纵筋A=3079mm(ρ=1.47%),四肢箍筋φ8@100 D:上部纵筋=5180mm(ρ=2.47%),下部纵筋A=3927mm(ρ=1.87%),四肢箍筋φ10@100
找平层抹平压实后,常温条件下养护()。
A:24h后浇水养护 B:时间一般不少于7d C:时间一般不少于3d D:时间一般不少于15d E:抹平压实后应立即浇水养护
室内空间抹灰工程施工中顶棚抹灰层与基层之间,以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
A:铺设材料 B:粘接牢固 C:加强抹灰层强度 D:剔平突出部位
一般抹灰施工工艺流程为( )。
A:基层处理—弹准线—抹灰饼、冲筋(标筋、灰筋)—抹底层灰—抹中层灰—抹面层灰 B:基层处理—抹灰饼、冲筋(标筋、灰筋)—弹准线—抹底层灰—抹中层灰—抹面层灰 C:弹准线—基层处理—抹灰饼、冲筋(标筋、灰筋)—抹底层灰—抹中层灰—抹面层灰 D:基层处理—弹准线—抹底层灰—抹灰饼、冲筋(标筋、灰筋)—抹中层灰—抹面层灰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