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首页
所有题库
找答案
APP下载
手机号登录
首页
所有题库
中医全科(医学高级)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
更新时间:
类别:中医全科(医学高级)
1、
耳疖的发生常有以下诱因
2、
某男,72岁。久病体弱,平素不耐风寒。近半月来汗出恶风,动则益甚,肢体倦怠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苔
3、
在中医发病学中,不属于与发病有关的外环境因素是()
4、
“阴亢者,胜之以阳”所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5、
“阴胜则阳病”指的是()
6、
下列各项不宜区分阴阳属性的是()
7、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8、
“肝病传肾”发生的机理是()
9、
“五志过极”和“六气”皆可化生的是()
10、
下列阳虚证中,病情最重的是()
11、
病人先有脾虚泄利的症状,然后出现舌红、烦躁,其病理基础是()
12、
下列不是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13、
性质“重浊”的邪气是()
14、
五脏分阴阳,脾的阴阳属性是()
15、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的是()
16、
属于“逆治”法的是()
17、
“气化”指的是:()
18、
胖人或痰湿内盛者易患眩晕、中风的发病因素是()
19、
引起“水土不服”的发病因素是()
20、
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是()
21、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主要取决于()
22、
下列哪项不属“肾气不固”的临床表现()
23、
“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主要指的是()
24、
最易导致肾气不固的情志因素是()
25、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主要指的是()
26、
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停的最主要因素是()
27、
脾病面色黄,见何种脉时为逆()
28、
下列哪项不符合心阳不足()
29、
对肝主疏泄影响最大的情志活动是()
30、
下列哪项不符合心火旺()
31、
瘀血病证所出现的疼痛之特征是()
32、
饮食偏嗜中,下列提法不确切的是()
33、
与情志抑郁密切关联的是()
34、
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
35、
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
36、
心悸不安,精神涣散,多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
37、
形成阴疽流注的病因多为()
38、
先见大便秘结,继发喘咳胸满,多为()
39、
下述哪一点不属瘀血致病的临床表现()
40、
火邪、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是()
41、
湿邪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是由于()
42、
“寒主收引”是指()
43、
燥邪最易伤()
44、
寒邪的致病特点是()
45、
“风性善行而数变”的“善行”,是指风邪致病()
46、
“风为百病之长”是指()
47、
你认为痰与饮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哪一点()
48、
过度悲伤可以导致的是()
49、
“血府”是指()
50、
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51、
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医家是()
52、
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的是()
53、
全身“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是()
54、
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55、
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56、
胆汁的化生和排泄主要依赖于()
57、
下列五脏所藏中错误的是()
58、
藏象的基本含义是()
59、
与脾胃升降关系最密切的是()
60、
藏与象之间的关系哪项是错的()
61、
在肝主疏泄各种功能表现中,最重要的是()
62、
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63、
宣发卫气的脏是()
64、
下列哪项不属于奇恒之腑()
65、
下列哪项有误()
66、
肺主治节是指()
67、
各脏阴阳的根本在于()
68、
下列哪项不属于肺的宣发功能()
69、
肺朝百脉是指()
70、
肺主气,主要取决于()
71、
脾其华在()
72、
下列哪项与脾相表里()
73、
脾统血的作用机制是()
74、
四肢肌肉的壮实主要取决于()
75、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
76、
五脏功能中具有“升举内脏”功能的是()
77、
脾主运化是指()
78、
“命门之火”实际上是指()
79、
主司二便的脏是()
80、
与脑髓充盈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81、
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
82、
《素问·水热穴论》称为“胃之关”的是()
83、
“水脏”是指()
84、
肺的生理功能是()
85、
具有化湿而恶湿特点的脏是()
86、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87、
将水谷精微布散于皮毛的脏是()
88、
成人牙齿松动,过早脱落的根本原因在于()
89、
人的视觉功能,与下列哪项关系最为密切()
90、
“故水病者,下为肘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病理基础是()
91、
肺气虚损的症状中,下列不确切的是()
92、
下列哪项属于肾阳虚的症状()
93、
肾不纳气主要是由于()
94、
梅核气的形成是由于()
95、
两目干涩,视物不清,主要责之于()
96、
“诸风掉眩”皆属于()
97、
病人腹胀,下午尤甚,纳差、便溏3个月,近来伴心悸、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弱无力。诊为()
98、
患者平素沉默寡言,性格内向,近月余又见精神过度抑郁,胸闷太息,纳呆腹胀,泄泻。诊为()
99、
患者素体虚弱,自汗易感冒,近2年呼吸困难,动则气喘,呼多吸少。诊为()
100、
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101、
下列关于邪正斗争决定疾病转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102、
阳偏衰的病机指的是()
103、
“大实有羸状”所描述的病证最准确的是()
104、
所谓“阴阳转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105、
阳盛格阴证,属于的是()
106、
阴胜则阳病所出现的病理表现是()
107、
真热假寒证的病机是()
108、
病人因生气后,觉胸胁痞满,恶心呕吐,嗳气不舒,其证属()
109、
导致人体生命死亡的根本病机是()
110、
病先见持续高热,面红目赤,后突然见肢厥面白,脉微欲绝,证属()
111、
阴寒之邪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其病理变化是()
112、
症见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常为()
113、
由于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而出现的病机是()
114、
肝血亏损的病机,下列不确切的是()
115、
下列各项,不适宜使用“塞因塞用”的是()
116、
“亡血家不可发汗”,体现的治则是()
117、
制订“利小便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
118、
不属于在“扶正”治则指导下确定的治法是()
119、
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120、
对虚实错杂证运用先攻后补治则的主要根据是()
121、
症见伤食泄泻,宜采用的治法是()
122、
逆证候性质而治的治则是()
123、
适用于“从治”的是()
124、
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125、
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
126、
根据“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法则,治宜()
127、
扶正祛邪同时并用的原则是()
128、
孙络是指()
129、
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
130、
起于胞中的奇经是()
131、
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交的部位是()
132、
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两经交会的部位是()
133、
在头面部,手太阳经主要分布的部位是()
134、
十二经中具有两条别络的经脉是()
135、
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八寸以下的经脉是()
136、
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137、
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138、
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取决于()
139、
毛发的荣枯主要与体内哪两种物质的盛衰有关()
140、
防止精、血、津液等物质流失,主要依赖气的功能是()
141、
中医精气神学说中“神”的含义是指()
142、
血液流行不畅,最主要的是()
143、
行于脉内的气是()
144、
“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的气是()
145、
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下列哪一组脏腑的综合作用来完成()
146、
“阴胜则阳病”的理论基础是()
147、
阴阳不能相互维系的表现是()
148、
“动极者,镇之以静”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149、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150、
《内经》:“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明阴阳之间的()
1
2
>>
最新试卷
共用题干单选题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单选题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单选题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单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