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9岁,因持续发热,头痛一个月,高热,意识障碍1天入院。体检:体温39℃。昏睡状态,左眼裂变小,双侧瞳孔不等,左3.5mm,光反射消失;右2.5mm,光反射存在。双侧眼底视乳头边缘稍模糊,生理凹不清,左侧角膜反射消失,右额纹变浅,右眼睑闭合乏力,口角左歪。右侧肢体对痛刺激反应稍差,四肢腱反射低,病理征未引出,颈有抵抗,颏距胸4横指,双侧Kernig征(+)。
对于结核性脑膜炎,下列哪种方法具有确诊价值
A:头颅MRI+增强 B:结核PCR检查 C:脑脊液抗酸杆菌涂片(+) D:脑脊液结核杆菌培养(+) E:痰涂片抗酸杆菌(+) F:核酸基因测序 G:PPD试验(+++) H:诊断性抗结核治疗2周有效
患儿,入院3天,被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体温增高,喷射性呕吐,且出现面神经瘫痪。
结核性脑膜炎多见于
A:3岁以内婴幼儿 B:4岁以内婴幼儿 C:5岁以内婴幼儿 D:6岁以内婴幼儿 E:7岁以内婴幼儿
某女,28岁,高热2周,体温38.7~39.4℃之间,干咳,伴乏力,体重下降,胸片:双肺上.中.下可见大小.密度和分布均匀的粟粒状结节影,诊断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采用何种检查方法确诊合并结核性脑膜炎
A:腰椎穿刺 B:有头痛.恶心及喷射性呕吐 C:头颅CT D:头颅MRI E:应用激素治疗有效
某男性患者,57岁,因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数月,一周前头部持续性疼痛,2~3日来发烧38℃左右,今早起头疼加重,昏迷,检查时颈强直,脑脊液轻度混浊,WBC120/mm
,以淋巴细胞为多,总蛋白150mg/dl(标准15~45mg/d1)
请问诊断除了结核性脑膜炎外最有可能是什么
A:毛霉菌性脑膜炎 B: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C:白色念珠菌性脑膜炎 D:柯萨奇病毒性脑膜炎 E:钩端螺旋体性脑膜炎
某患者女性,28岁,高热2周,体温28.7~39.4℃之间,干咳,伴乏力,体重下降,胸片:双肺上、中、下可见大小、密度和分布均匀的粒状结节影,诊断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采用何种检查方法确诊合并结核性脑膜炎
A:应用激素治疗有效 B:腰椎穿刺 C:有头痛、恶心及喷射性呕吐 D:头颅MRI E:头颅CT
某男性患者,61岁,因肺结核用抗结核药治疗数月,一周前头部持续性疼痛.2~3日来发烧38℃左右,今早起头痛加重,昏迷,检查时颈部强直,巴氏征阳性,脑脊液轻度混浊,白细胞数300×10
/L,以淋巴细胞为多,总蛋白(++),墨汁染色可见圆形孢子,周围有宽荚膜。
除结核性脑膜炎外,最可能的诊断是
A:毛霉菌性脑膜炎 B: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C:白色念珠菌性脑膜炎 D:柯萨奇病毒性脑膜炎 E:钩端螺旋体性脑膜炎
某男性患者,58岁,因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数月,一周前头部持续性疼痛,2~3日来发烧38℃左右,今早起头疼加重,昏迷,检查时颈强直,脑脊液轻度混浊,WBC120/mm
,以淋巴细胞为多,总蛋白150mg/dl(标准15~45mg/dl)
请问诊断除了结核性脑膜炎外最有可能是什么
A:毛霉菌性脑膜炎 B: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C:白色念珠菌性脑膜炎 D:柯萨奇病毒性脑膜炎 E:钩端螺旋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主要累及:()
A:顶叶的脑膜 B:颞叶的脑膜 C:额叶的脑膜 D:基底池脑膜 E:大脑镰和小脑幕脑膜
结核性脑膜炎的特点是
A:脑底部有脓性渗出物 B:脑底部有黄色混浊胶冻样渗出物 C:脑底部满布粟粒状结核结节 D:蛛网膜下腔弥漫性出血性浆液性炎 E:蛛网膜下腔弥漫性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