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I2型糖尿病患者,体态肥胖,"三多一少"症不明显,血糖偏高,长期采用饮食控制,休息,口服降血糖药,但血糖仍高。
你考虑患者可选择服用下列哪种降糖药
A:甲苯磺丁脲(D860) B:甲福明(二甲双胍) C:格列奇特(达美康) D:格列吡嚎(美吡达) E:格列喹酮(糖适平)
患儿男,9岁,自幼生长缓慢,3岁前多次发生惊厥。来诊时见患儿矮胖,肝大达肋缘下5cm,质中等硬,空腹血糖值为3.0mmol/L,注射肾上腺素后血糖升高甚微。肝活检切片见肝细胞内大量PAS阳性物质积聚伴多量脂肪滴。
长期治疗最合理的方法是
A:应用升血糖药物 B:静脉输葡萄糖液 C:少量多次摄入碳水化合物或口服生玉米淀粉 D:血糖药物+静脉输葡萄糖液 E:手术
某男性患者,61岁,19年前因多饮、多食、多尿,诊断为“糖尿病”。近2年夜尿量增多,血糖也较高,接受胰岛素治疗,每日28U。近1周因装修新房,进餐不规则,今天上午注射胰岛素后1小时突然感觉全身乏力、心悸、多汗,并出现昏迷,来院急诊。体检:T 37.2℃,P 116次/分,R 22次/分,BP 205/105mmHg,昏迷。实验室检查:血糖1.7mmol/L,尿糖(-),血酮0.9mmol/L,尿酮(-),血PH7.35。
糖尿病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是
A:极度肥胖 B:长期大量摄糖 C: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D:胰岛素分泌不足 E:老年 F:遗传 G:生活不规律 H:小儿
在糖尿病营养治疗中,糖类摄入量的原则是在合理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适当的提高。
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可用来代替部分主食的食物为
A:糖果 B:荞麦 C:鲜豆类 D:芹菜 E:豆腐
在糖尿病营养治疗中,糖类摄入量的原则是在合理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适当的提高。
一般成年患者每日糖类摄入量为
A:50~100g B:150~180g C:200~300g D:350~400g E:450~500g
某男,70岁,患糖尿病10年,长期服用西药降糖药,血糖稳定。今日听人介绍,又自行加服了中成药消渴丸。2日后,出现低血糖反应,遂去医院就诊。
医师分析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与过量服用降糖药有关。并告知患者,在其所服的消渴丸中因含有降糖类化学药,会与原用的降糖药产生叠加作用,消渴丸中所含的化学药成分是
A:二甲双胍 B:格列苯脲 C:阿卡波糖 D:罗格列酮 E:瑞格列奈
某男性患者,61岁,19年前因多饮、多食、多尿,诊断为“糖尿病”。近2年夜尿量增多,血糖也较高,接受胰岛素治疗,每日28u。近1周因装修新房,进餐不规则,今天上午注射胰岛素后1小时突然感觉全身乏力、心悸、多汗,并出现昏迷,来院急诊。体检:T37.2℃,P116次/分,R22次/分,BP205/105mmHg,昏迷。实验室检查:血糖1.7mmol/L,尿糖(-),血酮0.9mmol/L,尿酮(-),血PH7.35。
糖尿病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是
A:极度肥胖 B:长期大量摄糖 C: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D:胰岛素分泌不足 E:老年 F:遗传 G:生活不规律 H:小儿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
A:高血钾 B:低血压 C:低血糖 D:高血钙 E:水钠潴留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
A:高血钾 B:低血压 C:低血糖 D:高血钙 E:水钠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