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学治疗是指

A:最新的化学药物治疗 B:术后的化学治疗 C:放射治疗前的化学治疗 D:术前及放射治疗前的化学治疗 E:放射治疗后的化学治疗

某男性患者,21岁,福建人,因“头痛7个月,右眼复视1个月”来诊。无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查体:鼻咽右顶后壁结节样肿物,表面坏死,覆盖分泌物,右颈Ⅱ区可触及1枚淋巴结,2 cm×2 cm,质中,活动,无压痛;脑神经检查:右侧展神经麻痹。

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有

A:单纯放射治疗 B:同步放射化学治疗+辅助化学治疗 C:诱导化学治疗+同步放射化学治疗+辅助化学治疗 D:诱导化学治疗+同步放射化学治疗 E:同步放射化学治疗 F:诱导化学治疗+根治性放射治疗

对于呈指数性快速生长的肿瘤,对数杀伤模型理论对合理应用化学治疗的启发有()。

A:应给予足够剂量 B:化学治疗周期数应与肿瘤负荷相关 C:应采用多药联合化学治疗 D:应采用多周期化学治疗 E:应完成足够的化学治疗周期数

当前对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原则是()。

A:手术+术后化学治疗 B: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 C:化学治疗 D:单纯放射治疗+脑预防照射 E:单纯手术+脑预防照射

患者男,20岁,福建人,因“头痛7个月,右眼复视1个月”来诊。无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查体:鼻咽右顶后壁结节样肿物,表面坏死,覆盖分泌物,右颈Ⅱ区可触及1枚淋巴结,2cm×2cm,质中,活动,无压痛;脑神经检查:右侧展神经麻痹。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有()。

A:单纯放射治疗 B:同步放射化学治疗+辅助化学治疗 C:诱导化学治疗+同步放射化学治疗+辅助化学治疗 D:诱导化学治疗+同步放射化学治疗 E:同步放射化学治疗 F:诱导化学治疗+根治性放射治疗

患者男性,55岁,诊断:直肠中分化腺癌(术后)及浆膜下层伴直肠周围淋巴结转移T1~31~20,针对该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正确的是()

A:先化学治疗,再化学治疗配合放射治疗,最后化学治疗 B:先放射治疗,再化学治疗配合放射治疗,最后放射治疗 C:首选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同时应用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 D:化学治疗过程中可以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骨髓抑制反应 E:化学治疗过程中可用吩噻嗪类、多巴胺类、抗组胺药或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预防胃肠道反应

患者男,20岁,福建人,因“头痛7个月,右眼复视1个月”来诊。无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查体:鼻咽右顶后壁结节样肿物,表面坏死,覆盖分泌物,右颈Ⅱ区可触及1枚淋巴结,2cm×2cm,质中,活动,无压痛;脑神经检查:右侧展神经麻痹。 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有().

A:单纯放射治疗 B:同步放射化学治疗+辅助化学治疗 C:诱导化学治疗+同步放射化学治疗+辅助化学治疗 D:诱导化学治疗+同步放射化学治疗 E:同步放射化学治疗 F:诱导化学治疗+根治性放射治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