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初始瓶的溶氧量(IB),黑瓶的溶氧量(DB),白瓶的溶氧量(LB)测定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等于( )。

A:IB-DB B:LB-DB C:LB-IB D:IB+DB

池塘溶氧的来源和消耗途径有哪些?溶氧量是如何变化的?

溶氧是池塘生态最重要的水质指标,是鱼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一般水中溶氧量应达()以上。

青鱼、草鱼、鲢、鳙夏季适应水体溶氧量为4-4.5mg/L,鲑、鳟鱼类夏季适应水体溶氧量为()。

6.5-11.0mg/l

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A:污水中含有大量富含N、P元素的有机物 B:在A到B段水域,细菌的迅速增加是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C:在B到C段水域,因为溶氧量的增加导致藻类的数量增加 D:在C到D段水域,水体的污染情况已经大大减轻

凝结水含氧量高会导致除氧器出水溶氧增加。

水温和水中溶氧密切相关,一般是()

A:水瘟升高,溶氧量减少 B:水温降低,溶氧也减少

高一生物科研兴趣小组从南湖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密封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瓶,黑瓶为不透光瓶),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氧量为10mg/L。将六对密封黑白瓶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由a→e逐渐加强),其他条件相同,24小时后,实测获得六对黑白瓶中溶氧量,记录数据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光照强度(klx) 0(__)

A: b c d e 白瓶溶氧量mg/L 3 10 16 24 30 30 黑瓶溶氧量mg/L 3 3 3 3 A.瓶中所有生物正常生活所需耗氧量在24h内为7mg/L B:光照强度为d、e时,黑瓶中溶氧量应为3mg/L C:光照强度为c时,在24h内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28mg/L D:光照强度为d时,再增加光照强度,瓶中溶解氧的含量也不会增加

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A:污水中含有大量富含N、P元素的有机物 B:在A到B段水域,细菌的迅速增加是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C:在B到C段水域,因为溶氧量的增加导致藻类的数量增加 D:在C到D段水域,水体的污染情况已经大大减轻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