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3岁,因“时有低热,咽部不适,咽疼及异物感”来诊。查体:口咽部黏膜红肿,附有白膜。取少量黏膜组织活检,镜下:为鳞状上皮黏膜组织,上皮呈网状增生,下延,上皮层内及黏膜表面中性粒细胞渗出明显伴数个上皮内微脓肿,固有层内可见致密浆细胞浸润,部分区伴有组织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小血管壁肿胀增厚。
最可能的诊断是
A:黏膜组织重度急慢性炎症 B:口腔黏膜阿弗它溃疡 C:口咽部梅毒 D:浆细胞瘤 E:奋森咽峡炎
患者男,63岁,因“时有低热,咽部不适,咽疼及异物感”来诊。查体:口咽部黏膜红肿,附有白膜。取少量黏膜组织活检,镜下:为鳞状上皮黏膜组织,上皮呈网状增生,下延,上皮层内及黏膜表面中性粒细胞渗出明显伴数个上皮内微脓肿,固有层内可见致密浆细胞浸润,部分区伴有组织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小血管壁肿胀增厚。
病理确诊的可靠检查方法是
A:询问病史 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κ,λ) C:Warthin-Starry银染色 D:PAS染色 E:血清血相关检查
长期慢性肝淤血会导致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脏质地变硬,形成淤血性肝硬化。
淤血性肝硬化镜下如图所示,有关该病变叙述错误的是 ( ) 
A:肝小叶改建不明显 B:肝窦扩张淤血 C:汇管区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D:假小叶形成 E:窦周细胞增生并可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
患者男性,48岁,乏力,体重减轻4月余。体检:脾肋下5指,肝脏肋下2指,胸骨有压痛。血象:Hb78g/L,WBC35.2x10
/L,PLT196x10
/L,中性中幼粒细胞11%,中性晚幼粒细胞17%,中性杆状核细胞23%,中性分叶核细胞34%,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4%,淋巴细胞6%。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明显减低。
病人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1年后,病人不明原因高热,骨关节疼痛,再次入院。经骨髓象检查发现骨髓中原粒细胞为31%。此时应考虑下列何种疾病 ( )
A:骨髓纤维化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
型)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患者,男,50岁,低热,乏力,多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2个月余。体检:脾肿大明显,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胸骨有压痛。外周血白细胞50x10
/L,粒细胞占90%,大量未成熟粒细胞,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嗜酸性粒细胞6%,嗜碱性粒细胞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低。
第1小题病人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大约1年后,病人因不明原因的发热,脾脏进行性肿大,骨关节疼痛再次住院,经检查骨髓中原粒细胞≥20%,原粒+早幼粒≥30%,此时应考虑下列何种疾病
A: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型)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脾脏功能亢进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患者女,30岁,因“上腹部胀痛1个月余”来诊。查体:腹部膨隆,肝肋下2~3 cm,脾肋下4 cm,肝,脾区轻压痛,移动性浊音(-)。腹部B型超声和腹部CT均提示肝,脾巨大囊肿。行脾切除及肝囊肿剥离术,术中见脾下极有一囊肿,表面光滑,肝右叶后方有1包块,周围与膈肌,横结肠粘连较重。肝内吸出黄白色胶泥样物约350 ml,脾内吸出淡黄色清亮液体约200 ml。镜检:囊肿含角质层及生发层结构,并可见原头蚴,内有吸盘及头钩,肝囊肿壁可见钙化,坏死;脾囊肿壁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嗜酸粒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囊肿周围脾组织萎缩。病理诊断为:肝,脾包虫病。
包虫病在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部位是
A:肺 B:脑 C:肝 D:脾 E:腹腔
5岁女童,1周前受凉发热,咳嗽、咳痰;先是咳黏液,近2天咳嗽、咳痰加重,咳脓痰,并伴有呼吸困难。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56次/分,呼吸24次/分。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鼻翼扇动。听诊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音低钝,心率156次/分,心律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10
个/L。X线检查:左、右肺下叶散在分布的灶状阴影。入院后经积极治疗症状未见减轻,之后患者很快出现了肝、脾脏肿大,病情逐渐加重,抢救无效死亡。尸检主要见:左、右肺下背叶侧,肺表面和切面均见多灶状和小片分布的实变病灶。肝脏、脾脏和肾脏肿大,被膜紧张。显微镜下:气管和左、右主支气管壁弥漫性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肺内实变病灶可见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有大量脓细胞和渗出物,其周围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水肿液和大量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部分区域病灶相互融合成片。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脾淤血明显和肾脏髓质血管明显扩张淤血。
本病例,尸检时肝、脾和肾脏肿大。显微镜:肝、脾淤血明显和肾脏明显的淤血,提示该病例有
A:急性右心衰竭 B:慢性左心衰竭 C:体循环淤血 D:右心排出量增多 E: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 F:肺间质纤维化
某男性患者,62岁。全身乏力、体重减轻3月余。体检:肝脏肋下2.5cm,脾肋下5cm,胸骨有压痛。外周血象检查:Hb96g/L,WBC66.5×10
/L,PLT320×10
/L,中性中幼粒细胞11%,中性晚幼粒细胞16%,中性杆状核细胞24%,中性分叶核细胞31%,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8%。
该患者若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检查会出现的改变有
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B:粒红比例明显增高 C:原始粒细胞>10% D:骨髓可发生轻度纤维化 E:巨核细胞减少 F: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G: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H:Ph染色体阳性
某男性患者,62岁。全身乏力、体重减轻3月余。体检:肝脏肋下2.5cm,脾肋下5cm,胸骨有压痛。外周血象检查:Hb96g/L,WBC66.5×10
/L,PLT320×10
/L,中性中幼粒细胞11%,中性晚幼粒细胞16%,中性杆状核细胞24%,中性分叶核细胞31%,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8%。
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要点是类白血病反应
A:有原发疾病 B:粒细胞中毒性改变明显 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100×10
/L 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显著增高 E:骨髓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F:无Ph染色体 G: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某男性患者,62岁。全身乏力、体重减轻3月余。体检:肝脏肋下2.5cm,脾肋下5cm,胸骨有压痛。外周血象检查:Hb96g/L,WBC66.5×10
/L,PLT320×10
/L,中性中幼粒细胞11%,中性晚幼粒细胞16%,中性杆状核细胞24%,中性分叶核细胞31%,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8%。
一年后患者因高热、骨关节疼痛再次入院。外周血WBC126×10
/L,PLT96×10
/L,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为33%,嗜碱性粒细胞22%此时应考虑的疾病是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感染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D:骨髓纤维化 E: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F: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