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女孩,生后10天,主因纳差1天,发现皮肤黄染伴发热6小时入院。查体:T37.8℃,精神差,皮肤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脐轮红,有脓性分泌物。血WBC34.7x10
/L,中性0.75,血Hb132g/L,血清总胆红素443.94μmol/L,直接胆红素30.9μmol/L。
在足月新生儿中,哪些情况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A:黄疸出现早,24h内出现 B:黄疸程度重,胆红素大于250μmol/L C:肝脾肿大 D:血清直接胆红素>26μmol/L E:黄疸持续两周后仍不消退 F:生后10~14天消退 G:黄疸退而复现 H:生后2~3天出现
女性,35岁。因发热寒战,腰痛5天入院。右肾区有叩击痛,尿常规:红细胞5~6/HP,白细胞20~30/HP,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10
/ml。经抗生素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
患者住院2周,出院时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不发热,仍感腹痛,肾区无叩痛,出院后应注意 ( )
A:定时复查尿培养 B:继续用抗生素治疗 C:长期服用碳酸氢钠 D:每晚服抗生素1次 E:卧床休息至腰痛消失
女性,35岁,反复发热在37.5~38℃1个月,伴关节肌肉酸痛就诊,查体:Hb88g/L,心界不大,心率90次/min,心尖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I3级,并有收缩中期喀喇音。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发热待查。对抗生素反应良好,5小时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此时抗生素应用疗程是( )
A:体温正常后3小时可停用抗生素 B:2周 C:4~8周 D:5个月 E:10个月
患儿女,10岁。因发热,腰痛5天入院。右肾区有叩击痛,尿常规:红细胞5~6个/HP,白细胞20~30个/HP,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10
/ml。经抗生素静脉用药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
患儿住院2周,出院时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不发热,轻微腹痛,肾区无叩痛。出院后应注意
A:定时复查尿常规 B:继续用抗生素治疗 C:长期服用碳酸氢钠 D:每晚服抗生素1次 E:卧床休息3个月
某小儿,9天,因体重下降就诊,医生检查后,诊断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理性体重下降的范围一般为出生体重的
A:1~5% B:3~9% C:4~6% D:10~20% E:20~25%
某小儿,9天,因体重下降就诊,医生检查后,诊断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至出生体重一般是在
A:7~10天之内 B:15天之内 C:20天之内 D:30天之内 E:40天之内
某男性患者,29岁。咳嗽、咳痰、消瘦、全身乏力一个月,畏寒、发热20多天,曾在当地卫生院治疗未见好转,近20多天来高热、畏寒、咳嗽、咳痰加重入院,体检:T39℃,P98次/分,R26次/分,BP135/68mmHg。神清,巩膜无黄染。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杂音,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干湿性啰音。腹部平坦,肝脾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全身表浅淋巴结未触及,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双下肢未见凹陷性水肿,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
该患者结核菌素试验(-),原因是什么
A:变态反应前期 B:重症结核病 C:免疫缺陷 D:痰菌阴性 E:年龄有关 F:因合并其他发热性疾病
某男性患者,29岁。咳嗽、咳痰、消瘦、全身乏力一个月,畏寒、发热20多天,曾在当地卫生院治疗未见好转,近20多天来高热、畏寒、咳嗽、咳痰加重入院,体检:T39℃,P98次/分,R26次/分,BP135/68mmHg。神清,巩膜无黄染。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杂音,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干湿性啰音。腹部平坦,肝脾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全身表浅淋巴结未触及,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双下肢未见凹陷性水肿,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
SHRZ药物组合治疗方案主要针对结核病灶中哪些菌群发生作用
A:原始耐药物 B:继发性耐药菌 C:A菌群 D:B菌群 E:C菌群 F:人型结核菌 G:非典型分枝杆菌 H:D菌群
某女性患者,36岁,因发热、寒战、腰痛5天入院。右肾区有叩击痛,尿常规:红细胞5~6/HP,白细胞20~30/HP,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105/ml。经抗生素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
患者住院2周,出院时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不发热,仍感腹痛,肾区无叩痛,出院后应注意
A:定时复查尿培养 B:继续用抗生素治疗 C:长期服用碳酸氢钠 D:每晚服抗生素1次 E:卧床休息至腰痛消失
属于病理性肥大和增生的是()
A:妊娠期的子宫肥大 B:哺乳期的乳腺肥大及增生 C:老年男性前列腺的肥大 D:运动员的肌肉肥大 E:长期重体力劳动者的心室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