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0岁,因皮肤淤斑,牙龈出血,伴月经过多2个月来诊,血小板为20x10/L,Hb 105 g/L,网织红细胞2%,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多,伴成熟障碍。

处置措施不合适的是

A:严格卧床,避免外伤 B:防止用力排粪或咳嗽 C:积极输注血小板 D:加强口腔护理 E:应用糖皮质激素

病历摘要:男,43岁,育3子,因头昏乏力,面色苍白一年来就诊。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年;检验结果:红细胞2.5x10/L,Hb 60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血清铁蛋白10μg/L。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下列哪些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血象特征

A:血小板增多 B:白细胞增多 C: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 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增加 E:血沉增加

患者女,50岁。间歇性牙龈出血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的出血点及紫癜,肝,脾不大。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0x10/L,白细胞5.5x10/L,分类正常,血小板15x10/L。

若骨髓象结果显示:巨核细胞数量增多,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可明确诊断为

A:脾功能亢进 B:过敏性紫癜 C:ITP D:急性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女性,14岁,反复呕血,黑便,皮肤黏膜出血2周,肝脏,脾脏不肿大。血红蛋白65g/L,红细胞2.8x10/L,白细胞5.0x10/L,分类正常,血小板12x10/L,骨髓增生活跃,粒细胞:红细胞5:1,巨核细胞增多,幼巨核细胞比例增加。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脾功能亢进 D:过敏性紫癜 E:单纯性紫癜

女性,18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牙龈出血,双下肢紫癜,月经多,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0x10/L,血小板20x10/L,骨髓象提示巨核细胞增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要点不包括

A:紫癜 B: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C:脾明显肿大 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E:血小板计数减少

某女,15岁,反复呕血,黑便,皮肤黏膜出血2周,肝脏、脾脏不肿大。血红蛋白65g/L,红细胞2.8乘以十的九次方/L,白细胞5.0乘以十的九次方/L,分类正常,血小板12乘以十的九次方/L,骨髓增生活跃,粒细胞:红细胞5:1,巨核细胞增多,幼巨核细胞比例增加。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脾功能亢进 D:过敏性紫癜 E:单纯性紫癜

某女性患者,21岁,反复出现双下肢紫癜,月经过多一年,脾不大。血红蛋白:105g/L,白细胞5.4×10/L。血小板25×10/L。血沉、尿常规及肝功能试验正常。未找到红斑狼疮细胞。颗粒性巨核细胞增多,余正常。

提示:患者入院后出现黑便,复查血象血小板数量为5×10/L,查体发现双下肢新鲜出血点。 提问:需紧急采取的治疗措施有

A:输新鲜血小板 B:皮质激素 C:静滴丙种球蛋白 D:免疫抑制剂 E:脾切除术

某女性患者,21岁,反复出现双下肢紫癜,月经过多一年,脾不大。血红蛋白:105g/L,白细胞5.4×10/L。血小板25×10/L。血沉、尿常规及肝功能试验正常。未找到红斑狼疮细胞。颗粒性巨核细胞增多,余正常。

提示:患者拟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行骨髓穿刺检查 提问: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做骨髓穿刺检查的目的

A:了解骨髓增生情况 B:发现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 C:发现有血小板减少 D:排除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他疾病 E:证明有抗血小板抗体

某女,19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牙龈出血,双下肢紫癜,月经多,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0×10/L,血小板20×10/L,骨髓象提示巨核细胞增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要点不包括

A:紫癜 B: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C:脾明显肿大 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E:血小板计数减少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标准有()

A:持续血小板计数≥450×109/L B:骨髓活检:以巨核系增生为主伴巨大成熟巨核细胞数量增加;不伴粒细胞或红细胞显著增多或核左移 C:不符合WHO关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者其他髓系肿瘤的诊断 D:证实存在JAK2/V617F或者其他克隆标志,或缺乏克隆标志的情况下,排除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E:血浆血小板生成素(TPO)低于正常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