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5岁。患者自述4个月前发现耳后一肿物,开始约花生大小,现略增大,无不适。大体检查:灰红肿块,3.0 cmx2.3 cmx2.0 cm,其切面灰红,质地中等,境界较清。低倍镜检:可见增生的血管,伴明显淋巴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

此时最佳诊断为(提示 中倍及高倍镜检:嗜酸粒细胞增生明显,沿着增生的小血管发展,并可见嗜酸性脓肿及嗜酸性淋巴滤泡形成,血管内皮增生不明显而且没有上皮样改变。)

A:淋巴瘤样肉芽肿 B:Kimura disease C:非特异性嗜酸细胞性炎症 D:上皮样血管瘤 E:寄生虫感染性肉芽肿 F:血管免疫母T细胞性淋巴瘤

 不同的组织和细胞再生能力不一样。

增生能力最差的细胞是

A:神经元细胞 B:神经胶质细胞 C:神经纤维细胞 D:施万细胞 E:神经小胶质细胞

男性,35岁,贫血已半年,经各种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肝肋下2cm,脾肋下1cm,浅表淋巴结未及。血象:RBC 2.30x10/L,Hb 70g/L,WBC 3.5x10/L,白细胞分类可见幼稚粒细胞为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呈Pelger畸形,PLT 46x10/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为3%,早幼粒为4%,红系有巨幼样变,可见小巨核细胞。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为(+++),铁粒幼细胞为47%,环形铁粒幼细胞为19%。

以下何种疾病不会出现铁粒幼细胞增多 ( )

A: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男性,35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x10/L,血小板为50x10/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

男,19岁,发热,牙龈出血10天,实验室检查:Hb75g/L,WBC2.0x10/L,细胞分类示: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5%,单核细胞5%,PLT23x10/L,骨髓检查显示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35%,早幼粒细胞占16%。

骨髓,血象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40%,原始细胞化学染色结果:POX(+),NAP积分5分,NBE(-)。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男性,32岁。发热,咽痛伴齿龈出血及乏力半个月。查体发现浅表淋巴结和脾脏轻度肿大。外周血象检查结果显示:Hb60g/L,WBC2.5x10/L,N0.52,PLT42x10/L,血涂片红细胞形态正常。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0.46

该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不增高,血片也未见幼稚细胞,可能的原因是

A:骨髓原始细胞数少,不能进入血循环 B:白血病合并粒细胞缺乏症 C:急性增生性白血病 D:急性低增生性白血病 E: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未受阻

男,55岁,纳差,乏力,消瘦半年就诊;体检:面部呈暗红色,肝肋下1cm,脾肋下4.5cm,质硬无压痛;检验结果:血红蛋白195g/L,白细胞16.2x10/L,血小板450x10/L,HCT60%;骨髓检查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红,巨三系均增生,细胞形态异常,诊断为骨髓增生性疾病

下列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是

A:MDS B:CLL C:CML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女性,35岁,发热伴牙龈肿胀,出血15天,化验血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40%,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诊断急性白血病。

最可能的细胞类型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B:急性淋巴细胞性 C:急性单核细胞性 D:急性粒--单核细胞型 E:急性早幼粒细胞型

某女性患者,36岁,发热伴牙龈肿胀、出血15天,化验血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40%,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诊断急性白血病。

最可能的细胞类型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B:急性淋巴细胞性 C:急性单核细胞性 D:急性粒--单核细胞型 E:急性早幼粒细胞型

某男,36岁,发热1周伴鼻出血、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及注射部位大片淤斑,血红蛋白15g/L,白细胞为1.5×10/L,血小板为50×10/L。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占85%,POX强阳性,染色体检查有t(15;17)。

本例的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可能的特征变化有

A:胞质少,有空泡 B:细胞体积小,染色质较粗 C: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染色质疏松 D:以中晚期阶段的幼稚细胞为主,核浆发育不平衡 E:胞质中较易见到Auer小体,可呈柴捆状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