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6岁。因“腭部肿物1年,渐增大,影响吞咽”来诊。肿物直径约5 cm,有包膜,分叶状,切面见多囊,囊内含黏液。组织学检查: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和中间细胞;以囊性为主,约占肿瘤40%,有乳头状或实性结构,囊内充满黏液。也有内衬柱状细胞导管样结构以及透明细胞区域。可见浸润周边组织和神经,伴有肿瘤坏死,核分裂6个/10HPF,但细胞间变不明显。
最可能的诊断是
A:多形性腺瘤 B:腺样囊性癌 C:黏液表皮样癌 D:囊腺癌 E:鳞状细胞癌
患者女,46岁。因“腭部肿物1年,渐增大,影响吞咽”来诊。肿物直径约5 cm,有包膜,分叶状,切面见多囊,囊内含黏液。组织学检查: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和中间细胞;以囊性为主,约占肿瘤40%,有乳头状或实性结构,囊内充满黏液。也有内衬柱状细胞导管样结构以及透明细胞区域。可见浸润周边组织和神经,伴有肿瘤坏死,核分裂6个/10HPF,但细胞间变不明显。
其诊断依据是
A:囊性结构 B:黏液细胞 C:表皮细胞 D:表皮细胞和黏液细胞 E:透明细胞和中间细胞
患者女,40岁,因“腮腺肿大2年”来诊。行肿瘤切除术,肿瘤2 cmx3 cmx4 cm,分叶状,有纤维包膜,质韧,切面灰白色,有光泽,部分区域可呈黏液软骨样半透明状。组织切片显示:上皮细胞多形性,呈梭形,透明,立方,鳞状等,构成不同结构,如梁状,实性片状,管状,或筛孔状,栅栏状排列。间质有黏液,玻璃样变,软骨样变。
最可能的诊断是
A: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B:多形性腺瘤 C:腺样囊性癌 D:黏液表皮样癌 E:基底细胞腺瘤
患者女,40岁,因“腮腺肿大2年”来诊。行肿瘤切除术,肿瘤2 cmx3 cmx4 cm,分叶状,有纤维包膜,质韧,切面灰白色,有光泽,部分区域可呈黏液软骨样半透明状。组织切片显示:上皮细胞多形性,呈梭形,透明,立方,鳞状等,构成不同结构,如梁状,实性片状,管状,或筛孔状,栅栏状排列。间质有黏液,玻璃样变,软骨样变。
诊断依据是
A:有包膜,2年病史 B:栅栏状排列 C:上皮细胞多形性和黏液软骨样间质 D:无浸润性生长 E:细胞缺乏异型性
患者女,50岁,因“腭部肿块1年,出现表面溃疡1个月”来诊。CT:腭部肿物境界清楚,直径约4 cm。行临床穿刺活检,组织学发现良性形态上皮细胞巢以及巢间有黏液及玻璃样变物质沉积。
可能的诊断包括
A:腺样囊性癌 B:多形性腺瘤 C: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D: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E:腺泡细胞癌 F:囊腺癌 G:黏液表皮样癌
患者女,50岁,因“腭部肿块1年,出现表面溃疡1个月”来诊。CT:腭部肿物境界清楚,直径约4 cm。行临床穿刺活检,组织学发现良性形态上皮细胞巢以及巢间有黏液及玻璃样变物质沉积。
最佳病理诊断为(提示 完整切除标本送检,肿瘤无包膜,直径3.5 cm,切面均质,分叶状,灰黄色,质硬。无出血,坏死。组织学检查: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核,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形成实性,管状,筛孔状,囊样或呈同心圆形靶样排列;间质有黏液或玻璃样变,可见周边涎腺组织内周围神经生长。)
A:黏液表皮样癌 B:多形性腺瘤 C: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D:囊腺癌 E: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F:腺样囊性癌
患者女,50岁,因“腭部肿块1年,出现表面溃疡1个月”来诊。CT:腭部肿物境界清楚,直径约4 cm。行临床穿刺活检,组织学发现良性形态上皮细胞巢以及巢间有黏液及玻璃样变物质沉积。
诊断依据有
A:良性细胞形态 B:多种结构特征 C:黏液样玻璃样变间质 D:浸润周边组织 E:无包膜 F:侵犯神经
某女性患者,42岁,右侧乳腺肿块,直径5cm,边界不清,切面鱼肉样,镜下见小印戒样细胞,间质明显黏液样,形成"肺水肿"样结构,并有丰富的枝芽状毛细血管。
此"小印戒样细胞"为
A:脂肪母细胞 B:假脂肪母细胞 C:透明细胞 D:淋巴细胞 E:上皮样平滑肌细胞
镜下可见黏液样变的肿瘤包括()
A:软骨瘤 B:骨软骨瘤 C:软骨母细胞瘤 D: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E:软骨肉瘤
黏液样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