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男婴,反复呼吸道感染和鹅口疮3个月,患肺炎2次。体检:发育较差,气促,唇周发绀,口腔黏膜鹅口疮,双肺满布细湿啰音。肝肋下3cm,脾肋下1cm。血清IgG1.3g/L,IgM0.8g/L,IgA0.05g/L。
患儿高热40℃,出现全身性麻疹样皮疹,巩膜黄染,腹泻,嗜睡,肝肋下4cm,脾肋下2cm,肝功能异常,血培养(-),大便常规WBC8~10个/高倍视野,RBC3~5个/高倍视野。15天前和7天前曾输鲜血两次,每次50ml。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中毒性肝炎 B:败血症 C:全身性炎症综合征 D:移植物抗宿主病 E:迟发性输血反应
患者男性,55岁,突然呕血600ml左右来急诊。体格检查:病人面色苍白,神清,巩膜黄染,手足湿冷,血压10/6kpa,脉搏110次/分,心肺无异常,肝肋下未及,脾肋下1cm,移动性浊音阳性。而Hb: 70g/L,WBC3.7x10
/L,PLT:56x10
/L。
提示:经处理患者循环稳定。B超示肝硬化,腹水,脾肿大。肝功能示SGPT升高,白蛋白25g/L。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明确诊断后,合适的处理是
A:单纯脾切除术 B:选择性门体分流术 C:长期保肝支持治疗 D:非选择性门体分流术 E:长期应用心得安治疗 F:反复经纤维内镜注射硬化剂治疗 G:长期静脉应用止血药物 H:尽快作腹腔--静脉转流手术控制腹水 I: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患者女,18岁,学生,因反复肝功能异常3年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角膜KF环(+)。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无特殊,肝肋下0.5 cm,质中,脾肋下未扪及,腹腔积液征阴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对诊断有帮助的病史是(提示 入院后相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32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78 U/L,碱性磷酸酶 65 U/L,血清胆红素26 μmol/L,清蛋白37 g/L,各项嗜肝病毒标志物阴性,血清铜蓝蛋白6.2 mg/dl。)
A:患者2 d前曾进食海鲜 B:患者近2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C:3周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曾按常规剂量服用过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2 d D:其母已故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E:患者儿时曾患“蛔虫症” F:患者出生时生理性黄疸消退较晚
患者女,18岁,学生,因反复肝功能异常3年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角膜KF环(+)。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无特殊,肝肋下0.5 cm,质中,脾肋下未扪及,腹腔积液征阴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该患者可能出现了(提示 入院第5天,尚未开始治疗时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寒战,高热,次日出现黄疸,全身皮肤见淤点,淤斑及中等量腹腔积液,肝脏明显缩小,并出现睡眠颠倒,间断意识不清,血红蛋白降至56 g/L,外周血网织红细胞8%,复查肝功能提示氨基转移酶下降,总胆红素明显上升,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17%,Coomb试验阴性。)
A:消化道出血 B:肝性脑病 C:暴发性肝衰竭 D:自发性腹膜炎 E:急性溶血性贫血 F:药物过敏反应 G: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患者女,18岁,学生,因反复肝功能异常3年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角膜KF环(+)。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无特殊,肝肋下0.5 cm,质中,脾肋下未扪及,腹腔积液征阴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正确的是(提示 经人工支持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继之应用青霉胺及常规保肝药物治疗2个月肝功能正常。)
A:继续应用青霉胺至肝功能持续正常6个月后停药 B: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24 h尿铜排泄量 C:应同时补充维生素B12治疗 D:若患者突然出现吞咽困难,震颤等症状,则应将青霉胺剂量加大 E: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稳定后可开始维持治疗 F:若患者出现严重骨髓抑制或肾功能损害,则应换用曲恩汀继续治疗 G:Wilson病的治疗应该持续终生
患者女,18岁,学生,因反复肝功能异常3年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角膜KF环(+)。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无特殊,肝肋下0.5cm,质中,脾肋下未扪及,腹腔积液征阴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对诊断有帮助的病史是(提示: 入院后相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2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8U/L,碱性磷酸酶65U/L,血清胆红素26μmol/L,清蛋白37g/L,各项嗜肝病毒标志物阴性,血清铜蓝蛋白6.2mg/dl。)
A:患者2d前曾进食海鲜 B:患者近2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C:3周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曾按常规剂量服用过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2d D:其母已故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E:患者儿时曾患“蛔虫症” F:患者出生时生理性黄疸消退较晚
患者女,18岁,学生,因反复肝功能异常3年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角膜KF环(+)。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无特殊,肝肋下0.5cm,质中,脾肋下未扪及,腹腔积液征阴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该患者可能出现了(提示: 入院第5天,尚未开始治疗时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寒战,高热,次日出现黄疸,全身皮肤见淤点,淤斑及中等量腹腔积液,肝脏明显缩小,并出现睡眠颠倒,间断意识不清,血红蛋白降至56g/L,外周血网织红细胞8%,复查肝功能提示:氨基转移酶下降,总胆红素明显上升,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17%,Coomb试验阴性。)
A:消化道出血 B:肝性脑病 C:暴发性肝衰竭 D:自发性腹膜炎 E:急性溶血性贫血 F:药物过敏反应 G: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患者女,18岁,学生,因反复肝功能异常3年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角膜KF环(+)。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无特殊,肝肋下0.5cm,质中,脾肋下未扪及,腹腔积液征阴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正确的是(提示: 经人工支持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继之应用青霉胺及常规保肝药物治疗2个月肝功能正常。)
A:继续应用青霉胺至肝功能持续正常6个月后停药 B: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24h尿铜排泄量 C:应同时补充维生素B
治疗 D:若患者突然出现吞咽困难,震颤等症状,则应将青霉胺剂量加大 E: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稳定后可开始维持治疗 F:若患者出现严重骨髓抑制或肾功能损害,则应换用曲恩汀继续治疗 G:Wilson病的治疗应该持续终生
1岁患儿,发热6天,体温39℃左右,伴咳嗽。发病第2天起用青霉素治疗2天,仍发热,咳嗽频繁,继续用青霉素并加用头孢曲松,症状加重。查体:精神委靡,呼吸困难,面色发灰,呼吸40次/分,鼻翼扇动,气管居中,心率130次/分,律齐,心音稍钝。右肺叩诊浊,左肺细湿啰音,右肺闻及管状呼吸音,腹稍胀,肝肋下1.5cm,脾肋及边。血白细胞计数5.2x10
/L,中性粒细胞0.5,淋巴细胞0.5。
住院第2天,患儿烦躁,气急加重。查体:面色青灰,体温39.2℃,前囟平,呼吸66次/分,气管居中,肺部水泡音增多,右肺管状呼吸音,心率167次/分,心音钝,肝肋下4.0cm,脾肋下刚及,布氏征阴性,克氏征阴性,双侧巴氏征阳性。在吸氧条件下血pH 7.30,PaO
7kPa,PaCO
26.5kPa,BE -5mmol/L(-5mEq/L)。病情加重原因
A:肺炎进一步加重 B:并发中毒性脑病 C:并发心力衰竭 D:并发呼吸衰竭 E:并发脓气胸
5岁女童,1周前受凉发热,咳嗽、咳痰;先是咳黏液,近2天咳嗽、咳痰加重,咳脓痰,并伴有呼吸困难。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56次/分,呼吸24次/分。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鼻翼扇动。听诊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音低钝,心率156次/分,心律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10
个/L。X线检查:左、右肺下叶散在分布的灶状阴影。入院后经积极治疗症状未见减轻,之后患者很快出现了肝、脾脏肿大,病情逐渐加重,抢救无效死亡。尸检主要见:左、右肺下背叶侧,肺表面和切面均见多灶状和小片分布的实变病灶。肝脏、脾脏和肾脏肿大,被膜紧张。显微镜下:气管和左、右主支气管壁弥漫性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肺内实变病灶可见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有大量脓细胞和渗出物,其周围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水肿液和大量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部分区域病灶相互融合成片。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脾淤血明显和肾脏髓质血管明显扩张淤血。
本病例,尸检时肝、脾和肾脏肿大。显微镜:肝、脾淤血明显和肾脏明显的淤血,提示该病例有
A:急性右心衰竭 B:慢性左心衰竭 C:体循环淤血 D:右心排出量增多 E: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 F:肺间质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