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7岁。经颈内静脉放置肺动脉导管,RAP20mmHg,CI2.0L·min·m,PAP25/13mmHg,PCWP10mmHg。

关于经颈内静脉置入肺动脉导管,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插入深度达13cm,管端可达右心房 B:气囊充气后,每次推进导管2~3cm C:当导管进入右心室时,收缩压,舒张压突然升高 D:进入右心室时,舒张压迅速降低为零点 E:当导管进入肺动脉时,收缩压升高 F:当导管进入肺动脉时,舒张压升高

患者男,42岁。体检彩超发现左肝上下径5.7cm,边缘锐利,肝包膜光整,血管纹理清晰,门静脉1.0cm,腔内未探及明显异常回声;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肝实质回声均匀。左右肝可探及多个中等回声,左肝最大1.0cmx0.4cm,右肝最大10.5cmx7.5cmx6.3cm,位于右肝前后交界近下缘处,界清。彩超结果(提示:肝脏多发实性病变。CT检查右肝多个散在大小不等的团块状低密度灶,CT值30~48,最大径6.5cmx6.5cm,边缘尚清楚,局部肝包膜外膨,增强后右肝低密度灶明显缩小,部分病灶外周呈结节样强化,延迟低密度灶缩小,部分呈等密度改变,提示右肝占位病变。肝功能,AFP和CEA正常,HbsAg阴性。)

该患者的治疗方案为(提示:肝脏多发实性病变。CT检查右肝多个散在大小不等的团块状低密度灶,CT值30~48,最大径6.5cmx6.5cm,边缘尚清楚,局部肝包膜外膨,增强后右肝低密度灶明显缩小,部分病灶外周呈结节样强化,延迟低密度灶缩小,部分呈等密度改变,提示右肝占位病变。肝功能,AFP和CEA正常,HbsAg阴性。)

A:肝动脉栓塞术 B:血管瘤捆扎术 C:暂不处理,定期复查 D:冷冻治疗 E:微波固化治疗

某男性患者,18岁,反复出现血尿就诊,尿常规:红细胞(++),蛋白(+),超声检查所见: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左肾静脉纵切图像,可见左肾静脉远心端即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左侧的左肾静脉明显扩张,而位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明显变窄。

根据上述临床资料,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肾小球肾炎 B:IgA肾病 C:肾病综合征 D:肾动脉狭窄 E:胡桃夹综合征

某男性患者,18岁,反复出现血尿就诊,尿常规:红细胞(++),蛋白(+),超声检查所见: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左肾静脉纵切图像,可见左肾静脉远心端即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左侧的左肾静脉明显扩张,而位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明显变窄。

此病的诊断标准是

A:反复性、发作性血尿或蛋白尿 B:主动脉左侧方的左肾静脉直径比主动脉正前方的左肾静脉宽20%以上 C:主动脉右侧方的左肾静脉直径比主动脉正前方的左肾静脉宽20%以上 D:主动脉左侧方的左肾静脉直径比主动脉正前方的左肾静脉宽50%以上 E:主动脉右侧方的左肾静脉直径比主动脉正前方的左肾静脉宽50%以上

某男性患者,18岁,反复出现血尿就诊,尿常规:红细胞(++),蛋白(+),超声检查所见: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左肾静脉纵切图像,可见左肾静脉远心端即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左侧的左肾静脉明显扩张,而位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明显变窄。

关于此病正确的描述有

A:超声是诊断该病首选的无创性非侵袭性检查 B: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性、发作性血尿或蛋白尿,常易误诊为肾小球肾炎 C:该病是指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间受机械性挤压后,肾静脉血流回流受阻引起的左肾静脉__现象 D:多见于儿童及青春期少年,发病年龄4~20岁,以男性多见 E:尿红细胞形态为肾小球性

某男性患者,18岁,反复出现血尿就诊,尿常规:红细胞(++),蛋白(+),超声检查所见: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左肾静脉纵切图像,可见左肾静脉远心端即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左侧的左肾静脉明显扩张,而位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明显变窄。

此病的诊断标准是

A:反复性、发作性血尿或蛋白尿 B:主动脉左侧方的左肾静脉直径比主动脉正前方的左肾静脉宽20%以上 C:主动脉右侧方的左肾静脉直径比主动脉正前方的左肾静脉宽20%以上 D:主动脉左侧方的左肾静脉直径比主动脉正前方的左肾静脉宽50%以上 E:主动脉右侧方的左肾静脉直径比主动脉正前方的左肾静脉宽50%以上

某男性患者,18岁,反复出现血尿就诊,尿常规:红细胞(++),蛋白(+),超声检查所见: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左肾静脉纵切图像,可见左肾静脉远心端即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左侧的左肾静脉明显扩张,而位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明显变窄。

关于此病正确的描述有

A:超声是诊断该病首选的无创性非侵袭性检查 B: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性、发作性血尿或蛋白尿,常易误诊为肾小球肾炎 C:该病是指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间受机械性挤压后,肾静脉血流回流受阻引起的左肾静脉__现象 D:多见于儿童及青春期少年,发病年龄4~20岁,以男性多见 E:尿红细胞形态为肾小球性

血液液体渗出的机理之一是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而微循环血管通透性只要依赖于内皮细胞的完整性维持,其中最重要的炎症反应是

A:炎症灶内微静脉和静脉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B:炎症灶内微静脉和动脉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C:炎症灶内微动脉和动脉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D:炎症灶内微动脉和静脉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炎症灶内微静脉和静脉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降低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