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42岁。因发现颈部包块1周来诊,查体发现右甲状腺有一直径1cm左右质硬结节,患者无发热,无声嘶,无情绪改变。
如查体及甲状腺B超检查发现颈部有肿大淋巴结,甲状腺核素扫描提示甲状腺冷结节,则考虑诊断为
A:甲状腺腺瘤 B:结节性甲状腺肿 C:甲状腺癌 D:颈部淋巴结炎 E:颈淋巴结结核 F:甲状舌骨囊肿
患者女,40岁,因发现颈部包块1周来诊,查体发现右甲状腺有一直径1cm左右质硬结节,患者无发热,无声嘶,无情绪改变。
如查体及甲状腺B超检查发现颈部有肿大淋巴结,甲状腺核素扫描提示甲状腺冷结节,则考虑诊断为
A:甲状腺腺瘤 B:结节性甲状腺肿 C:甲状腺癌 D:颈部淋巴结炎 E:颈淋巴结结核 F:甲状舌骨囊肿
某男性患者,28岁,颈部烧伤后出现颈胸部瘢痕挛缩畸形,拟采用面颈部扩张皮瓣修复。
若皮肤缺损面积较大,采用颈部推进扩张术会出现
A:颈部变短 B:颏颈角变钝 C:颏颈角消失 D:以上都正确 E:以上均不出现
某男性患者,39岁,无意中发现左上颈部肿块,触诊中等硬度,直径约4cm,可推动,无其他特殊不适感。
关于颈部肿块的性质,其中哪一项描述是不正确的
A:颈部肿块中80%是肿瘤 B:颈部肿瘤中80%为恶性肿瘤 C:颈部恶性肿瘤中80%为淋巴结转移癌 D:颈部转移癌的原发部位80%发生在锁骨上 E:在颈部肿块中,病程可作为参考,一般7天为炎症、7个月为肿瘤、7年为先天性疾病 F:颈部肿块中80%为炎症所致
某男性患者,39岁,无意中发现左上颈部肿块,触诊中等硬度,直径约4cm,可推动,无其他特殊不适感。
颈部肿块最终确诊应该是依据
A:病理检查 B:B超检查 C:CT检查 D:MRI检查 E:颈部血管造影 F:PET检查
某女性患者,32岁,颈前肿物进行性增大2月,近一周出现声嘶,体检:颈前正中偏左扪及肿物约2×3c㎡,质硬,随吞咽活动,左颈部中下部可扪及3个2cm大小的肿物,质硬,活动欠佳。
如果该病人确诊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左侧候返神经受累,下列哪些处理是正确的
A:放射治疗 B:先化学治疗,后手术 C:颈部淋巴结清扫+甲状腺狭部+甲状腺左叶切除术 D:甲状腺全切术 E:如果有肺、骨转移,也可采用
I的内放射治疗 F:术后口服甲状腺素抑制TSH防止甲状腺癌复发 G:为避免对侧喉返神经损伤,采用肿瘤挖除术
某男性患者,56岁,主诉:发现右颈肿物2月。患者2周洗脸时无意中发现右上颈无痛性肿物。无发热、无吞咽不畅。起病前无上呼吸道感染史,既往无肺结核病史。吸烟36年,40支/日。体查:鼻咽淋巴组织增生、双侧扁桃体Ⅱ大,舌根扁桃体增生,双侧声带活动正常。右胸锁乳突肌上段深面可触及2.5cm×2cm肿块、无压痛、质硬、界欠清、呈椭圆形、活动度欠佳,双侧颈部其他部位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该例患者行颈部CT检查,考虑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请问下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不正确的是
A:颏下、颌下淋巴结最小直径≥10mm,考虑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B: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最小直径≥10mm,考虑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C:颈部其它区域淋巴结最小直径≥8mm,考虑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D:转移淋巴结最大纵径与最大横径的比值大于2 E:转移淋巴结形态多为球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楚或毛糙 F:转移淋巴结边缘强化伴中心低密度,中央坏死 G:在原发肿瘤淋巴结引流区域有3个或以上相互连续的淋巴结,每个淋巴结最大直径为0.8~1.5cm时应高度警惕为转移
某女性患者,42岁,因发现颈部包块1周来诊,查体发现右甲状腺有一直径1cm左右质硬结节,患者无发热、无声嘶、无情绪改变。
如查体及甲状腺B超检查发现颈部有肿大淋巴结,甲状腺核素扫描提示甲状腺冷结节,则考虑诊断为
A:甲状腺腺瘤 B:结节性甲状腺肿 C:甲状腺癌 D:颈部淋巴结炎 E:颈淋巴结结核 F:甲状舌骨囊肿
某男性患者,39岁,无意中发现左上颈部肿块,触诊中等硬度,直径约4cm,可推动,无其他特殊不适感。
关于颈部肿块的性质,其中哪一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颈部肿块中80%是肿瘤 B:颈部肿瘤中80%为恶性肿瘤 C:颈部恶性肿瘤中80%为淋巴结转移癌 D:颈部转移癌的原发部位80%发生在锁骨上 E:在颈部肿块中,病程可作为参考,一般7天为炎症、7个月为肿瘤、7年为先天性疾病 F:颈部肿块中80%为炎症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