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婴儿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可随粪便排出,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时,可引起肠外感染。大肠埃希菌中的致病菌株能引起轻微腹泻至霍乱样严重腹泻,并能引起致死性并发症。
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机制不包括
A:大肠埃希菌的K抗原 B:大肠埃希菌的菌毛 C:内毒素 D:大肠埃希菌的Vi抗原 E:肠毒素
食积的主要病机是
A:脾胃虚弱 B:胃阴不足 C:脾运失健 D:乳食积滞 E:脾虚湿滞
山楂消食积的特点是
A:消米面食积 B:消肉食积滞 C:消薯芋食滞 D:消瓜果积滞 E:以上皆非
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果冻类食品的大肠菌群必须≤30MPN/100g。
该果冻进行大肠菌群检验,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全部变黄、产气。现在检验粪大肠菌群,将每支乳糖胆盐发酵管分别接种到EC肉汤,培养后均不产气。报告粪大肠菌群的结果为
A:<90MPN/100g B:<33MPN/100g C:<60MPN/100g D:<3MPN/100g E:<30MPN/100g
大肠()
A:各部均有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B:盲肠为大肠的起始部,位于右髂窝 C:结肠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3部 D:直肠的会阴曲凸向后 E:阑尾的末端连于盲肠
关于大肠()
A:结肠和盲肠具有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B:盲肠位于右髂窝,为大肠的起始部 C:阑尾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 D:结肠均为腹膜内位器官 E:直肠骶曲凸向前方
伤食积滞
A:脾胃虚弱 B:肝郁脾虚 C:脾肾阳虚 D:伤食积滞 E:多属气虚
大肠的病理变化,包括
A:大肠热结 B:大肠湿热 C:大肠虚寒 D:大肠液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