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贫血临床表现,肝,脾肿大,血红蛋白74g/L,网织红细胞15%,白细胞,血小板正常,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Coombs试验阴性;Ham试验阴性,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正常;自溶试验增强,加葡萄糖不纠正,加ATP纠正,诊断为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该例中网织红细胞15%,可除外哪种贫血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G-6-PD缺乏症 E: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男,33岁,有贫血临床表现,肝,脾肿大;血红蛋白74g/L,网织红细胞15%,白细胞,血小板正常,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Coombs试验(-);Ham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正常;自溶试验增强,加葡萄糖不纠正,加ATP纠正,诊断为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该例中网织红细胞15%,可除外哪种贫血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G6PD缺乏症 E: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男,13岁,面色苍白半年。体检:中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3cm;检验结果:血红蛋白81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网织红细胞13%;Coombs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初溶为58%氯化钠溶液,全溶为46%氯化钠溶液

属于上述发病机制的溶血性贫血是

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B:G6PD缺乏症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PNH E: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下列病人溶血性贫血发病机制为:

男性,13岁。面色苍白半年来诊。体检:中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3cm。化验:Hb81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网织红细胞0.13(13%),Coombs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初溶为0.58%氯化钠液,全溶为0.46%氯化钠液。

A: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 B: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 C:红细胞磷酸己糖旁路中酶缺乏 D:珠蛋白肽链合成量减少 E:红细胞自身抗体产生

下列病人溶血性贫血发病机制为:

女性,24岁。海南人,自幼即发现有轻度贫血,但无明显不适,近因妊娠感到头昏,乏力来诊。体检:中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3cm。化验:Hb70ge/L,网织红细胞0.09(9%),血片中靶形细胞易见,血红蛋白电泳HbA20.07(7%),HbF0.05(5%),HbA0.88(88%)。

A: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 B: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 C:红细胞磷酸己糖旁路中酶缺乏 D:珠蛋白肽链合成量减少 E:红细胞自身抗体产生

女性,50岁,3个月来乏力,面色苍白伴双侧颈部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无发热,光过敏和出血表现,肝脾肋下未触及,化验Hb 75g/L,MCV 86fl,网织红细胞10%,WBC 7x10/L,PLT 110x10/L,尿胆红素(-),尿胆原强阳性,诊断为溶血性贫血。

患者溶血性贫血的原因首选考虑

A: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淋巴瘤 D:G-6-PD缺乏症 E:特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男,4岁,进食蚕豆后次日,突然面色苍白,尿液呈红茶样来院急诊。体检:体温37℃,神志清,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HR 100次/分,心尖区可闻及I2/6级收缩期杂音,肺,腹部无特殊。以往从未食用蚕豆。血常规:Hb 68g/L,RBC 2.8x10/L,Ret 6.0%,WBC 15x10/L,PLT 203x10/L。

该病尚与下列哪类贫血有关,除了

A:伯氨喹型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B: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C: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 D:感染诱发的溶血 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某男性患者,8岁,贫血3年,Hb70g/L。体检:贫血貌,心尖区有收缩期杂音二级,脾肋下2cm。祖籍广西,母有贫血史。

若怀疑为溶血性贫血,以下不支持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尿胆原(+) B:尿胆红素(+) C:尿含铁血黄素(+) D:血清总胆红素↑ E:血清结合珠蛋白↓

某女性患者,51岁,3个月来乏力、面色苍白伴双侧颈部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无发热、光过敏和出血表现,肝脾肋下未触及,化验Hb 75g/L,MCV 86fl,网织红细胞10%,WBC 7×10/L,PLT 110×10/L,尿胆红素(-),尿胆原强阳性,诊断为溶血性贫血。

患者溶血性贫血的原因首选考虑

A: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淋巴瘤 D:G-6-PD缺乏症 E:特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