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明确的肝炎病毒有5种,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型别,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都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发病率高的特点。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及引起的临床症状相似。

HEV的传播和流行主要是通过

A:血液和血制品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水源或食物被粪便污染 E:垂直传播

 患者男,19岁,学生。因畏寒,发热5 d入院。近5 d来畏寒,寒战,发热,热型不规则,发热数小时后可自行退热,伴有头痛,流鼻涕。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生素治疗,症状未见缓解。查体:体温38.9 ℃,咽喉充血,颈软,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都能扪及,Murphy征(-)。

根据患者症状,可能的疾病是

A:上呼吸道感染 B:丝虫病 C:疟疾 D:血吸虫病 E:急性扁桃体炎 F:急性胆囊炎 G:败血症 H: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患者,女性,18岁。确诊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该药物治疗脑脊髓膜炎的机制是

A:分布于脑脊液中,与细菌细胞膜结合,破坏细胞膜结构 B:分布于脑脊液中,破坏细胞壁使水分内渗 C:分布于脑脊液中,抑制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 D:分布于脑脊液中,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E:分布于脑脊液中,与转肽酶结合,阻止细胞壁黏肽合成

陆女士,35岁,妇科门诊就诊,根据主诉症状和体检,初步印象是"慢性宫颈炎"。

慢性子宫颈炎主要症状和治疗要点的陈述,正确的是

A:治疗前排除宫颈癌 B:病人常主诉外阴瘙痒 C:口服抗生素是常用的给药途径 D:大多数病人感觉下腹疼痛 E:重症者并发尿频尿急

某女性患者,19岁,确诊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该药物治疗脑脊髓膜炎的机制是

A:分布于脑脊液中,与细菌细胞膜结合,破坏细胞膜结构 B:分布于脑脊液中,破坏细胞壁使水分内渗 C:分布于脑脊液中,抑制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 D:分布于脑脊液中,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E:分布于脑脊液中,与转肽酶结合,阻止细胞壁黏肽合成

某男性患者,61岁,进行性呼吸困难、间断发热1年,伴有干咳,偶有黄白痰,活动后气短明显,有间断发热,在当地按"肺炎"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近一周气短症状加重来诊。查体:慢性病容,呼吸略促,口唇发绀,双肺背部可闻及Velcro啰音,心率100次/分,无杂音,可见杵状指。肺CT示两肺中下叶弥漫性结节、网格状阴影,近胸膜下可见蜂窝肺改变。肺功能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降低。无特殊环境接触史和用药史。

以下哪些不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A:特发性肺纤维化 B: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C:急性间质性肺炎 D:结节病 E:过敏性肺泡炎 F:肺泡蛋白沉积症 G: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H: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I: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J: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 K: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1950~1979年连续30年间保定市每9年出现一次有规律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

现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呈现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E:短期波动

某患者男性,19岁,学生。因畏寒、发热5 d入院。近5 d来畏寒、寒战、发热,热型不规则,发热数小时后可自行退热,伴有头痛,流鼻涕。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生素治疗,症状未见缓解。查体:体温38.9 ℃,咽喉充血,颈软,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都能扪及,Murphy征(-)。

根据患者症状,可能的疾病是

A:上呼吸道感染 B:丝虫病 C:疟疾 D:血吸虫病 E:急性扁桃体炎 F:急性胆囊炎 G:败血症 H: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的特征是发热、奇痒和脑脊髓炎。

A:狂犬病 B:副结核病 C:布鲁氏菌病 D:伪狂犬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