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3层砌体结构办公楼的平面如图4-8所示,刚性方案,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楼盖,纵,横承重墙厚均为240mm,M5混合砂浆砌筑。底层墙高为4.5m(墙底算至基础顶面);底层隔断墙厚为120mm,M2.5水泥砂浆砌筑,其墙高3.6m;其他层墙高均为3.6m。窗洞尺寸为1800mmx900mm,内墙门洞尺寸为1500mmx2100mm。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对于首层纵墙,隔断墙的μ
μ
[β]值,下述何项是正确的?
A:当该楼层正在施工且砂浆尚未硬化,外纵墙的μ
μ
[β]=24 B:该楼层隔断墙的μ
μ
[β]=28.51 C:该楼层内纵墙B的μ
μ
[β]=22 D:上述A,B,C均不正确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57.3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6.0m,二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纵横方向均有剪力墙,地下一层板顶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该建筑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I1
类建筑场地。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小于50%。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与截面为700mmx700mm的框架柱相连的某截面为400mmx600mm的框架梁,纵筋采用HRB400级钢筋,箍筋采用HPB300级钢筋(
=270N/mm
),其梁端上部纵向钢筋系按截面计算配置。假设该框架梁抗震等级为三级,试问,该梁端上部和下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配筋率)及箍筋按下列何项配置时,才能全部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构造要求? 提示:①下列各选项纵筋配筋率和箍筋配箍率均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3.5条第1款和第6.3.2条第2款中最小配筋率要求;②梁纵筋直径不小于
18。
A:上部纵筋A
=6840mm
(ρ
=2.85%),下部纵筋A
=4826mm
(ρ
=2.30%),四肢箍筋φ10@100 B:上部纵筋A
=3695mm
(ρ
=1.76%),下部纵筋A
=1017mm
(ρ
=0.48%),四肢箍筋φ8@100 C:上部纵筋A
=5180mm
(ρ
=2.47%),下部纵筋A
=3079mm
(ρ
=1.47%),四肢箍筋φ8@100 D:上部纵筋
=5180mm
(ρ
=2.47%),下部纵筋A
=3927mm
(ρ
=1.87%),四肢箍筋φ10@100
某七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各层计算高度均为3.0m,内外墙厚度均为240mm,轴线居中,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平面布置如图12-11(a)所示,其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简图如图12-11(b)所示。各内纵墙上门洞均为:宽x高-1000mmx2100mm,外墙上窗洞均为:宽x高-1800mmx1500mm。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作答。 
若第二层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7.5混合砂浆,试问,第二层外纵墙B的高厚比验算式
,其左右端项的数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8.5<21 B:12.5<21 C:8.5<26 D:12.5<26
患者女,48岁。因足部扁平伴行走疼痛10年余入院,查体:可见内侧纵弓塌陷,跟骨外翻,沿胫后肌腱自舟骨结节至内踝压痛明显。多趾征,第1跖骨抬起征,提踵试验阳性。X线见内侧纵弓塌陷,距骨头跖侧移位。
IV期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手术选择方式是
A:胫前肌腱移位 B:距舟关节融合 C:外侧柱延长 D:三关节或四关节融合术 E:跟骨内移截骨 F:舟-楔-跖关节融合 G:胫后肌腱清理与替代术
面侧深区内有大量的血管和神经位于下颌支,翼内肌,翼外肌与翼外板之间。
从翼外肌上头上缘穿出的结构有
A:上颌动脉和舌神经 B:上颌动脉和咬肌神经 C:颞深神经和咬肌神经 D:颞深神经和翼内肌神经 E:咬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面侧深区内有大量的血管和神经位于下颌支,翼内肌,翼外肌与翼外板之间。
位于翼外肌深面的结构有
A:翼内肌神经,翼外肌神经和颊神经 B:耳颞神经,翼外肌神经和上颌动脉 C:耳颞神经,翼外肌神经和翼内肌神经 D:翼内肌神经,翼外肌神经和颊神经 E:耳颞神经,翼外肌神经和舌神经
面侧深区内有大量的血管和神经位于下 颌支、翼内肌、翼外肌与翼外板之间。
位于翼外肌深面的结构有( )
A:翼内肌神经、翼外肌神经和颊神经 B:耳颞神经、翼外肌神经和上颌动脉 C:耳颞神经、翼外肌神经和翼内肌神经 D:翼内肌神经、翼外肌神经和颊神经 E:耳颞神经、翼外肌神经和舌神经
消化管的肌层一般排列为()。
A:内斜、中环、外纵三层 B:内纵、外环两层 C:内环、外纵两层 D:内纵、中环、外纵三层 E: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