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10岁,因“高热16d”来诊。当地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查体:卡瘢(+),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骨髓检查,血细菌培养,肥达反应均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病后10d):双下肺小点状阴影。腹部B型超声:未见异常。

胸部CT:双肺可见密度,大小一致的点状阴影,分布均匀。可能诊断为

A: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并原发型肺结核 B: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C:肺炎 D:原发型肺结核 E: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患者,男,60岁,右侧胸痛2年,胸片示右下肺云雾状不均匀高密度阴影,界限不清, 行肿块切除术。

该肿瘤可能起源于 ( )

A:支气管腺体 B:嗜银细胞 C:肺泡上皮细胞 D:主支气管黏膜上皮 E:小支气管黏膜上皮

 患者男,74岁,慢性咳嗽,咳痰30余年,近10余年来气急并进行性加重,1年前呼吸衰竭经无创机械通气和抗菌等治疗获救。出院后病情尚平稳,但是动则气急。3 d前因气候突然转冷而出现咳嗽加重,咳痰不畅,气急伴嗜睡和尿少,再次入院。体检T 37.8℃,108次/min,R 26 次/min。意识尚清,但反应迟钝。气急,辅助呼吸很明显,吸氧下无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 颈静脉无怒张。桶状胸,两肺呼吸音普遍降低, 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无异常发现。腹软,肝肋下1.5 cm,质中,无触痛,肝-颈逆流试验( -)。脾脏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下肢无水肿。血白细胞计数8.5x10/L,中性占0.8。吸氧2 L/min下动脉血气分析pH 7.28 ,PaCO 80 mmHg,PaO 68 mmHg 。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肺动脉阴影增宽。诊断 AECOPD,呼吸衰竭。给予面罩BiPA和头孢他啶联合环丙沙星静脉治疗。病情一度改善。但咳痰依然困难,痰多而黏稠。3 d后病情出现反复,气急加重,明显发绀。拒用面罩BiPAP。胸片示右下肺大片均匀而浓密的阴影。

其临床处理应包括(提示 患者多次反复, 咳嗽无力,排痰困难,乃作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1周后出现高热,气道阻力增高。胸片示右下肺稍模糊,左下新出现大片密度均匀的阴影,遮盖肋膈角。气管吸引物培养(-),肝肾功能正常 。)

A: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菌定量培养 B:经验性调整抗菌治疗,要求覆盖非发酵菌 C:加强痰液引流 D: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E:尽可能超声或CT检查明确有无胸腔积液和能否穿刺抽液进行诊断性检查 F:应用胸腺肽以提高免疫功能 G:中西医结合治疗 H:为提高应激能力和改善症状试用糖皮质激素 (静脉给药)

患者男,74岁,慢性咳嗽,咳痰30余年,近10余年来气急并进行性加重,1年前呼吸衰竭经无创机械通气和抗菌等治疗获救。出院后病情尚平稳,但是动则气急。3 d前因气候突然转冷而出现咳嗽加重,咳痰不畅,气急伴嗜睡和尿少,再次入院。体检T 37.8℃,108次/min,R 26次/min。意识尚清,但反应迟钝。气急,辅助呼吸很明显,吸氧下无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颈静脉无怒张。桶状胸,两肺呼吸音普遍降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无异常发现。腹软,肝肋下1.5 cm,质中,无触痛,肝-颈逆流试验(-)。脾脏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下肢无水肿。血白细胞计数8.5x10/L,中性占0.8。吸氧2 L/min下动脉血气分析pH 7.28,PaCO 80 mmHg,PaO 68 mmHg。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肺动脉阴影增宽。诊断AECOPD,呼吸衰竭。给予面罩BiPA和头孢他啶联合环丙沙星静脉治疗。病情一度改善。但咳痰依然困难,痰多而黏稠。3 d后病情出现反复,气急加重,明显发绀。拒用面罩BiPAP。胸片示右下肺大片均匀而浓密的阴影。

其临床处理应包括(提示 患者多次反复,咳嗽无力,排痰困难,乃作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周后出现高热,气道阻力增高。胸片示右下肺稍模糊,左下新出现大片密度均匀的阴影,遮盖肋膈角。气管吸引物培养(-),肝肾功能正常。)

A: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菌定量培养 B:经验性调整抗菌治疗,要求覆盖非发酵菌 C:加强痰液引流 D: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E:尽可能超声或CT检查明确有无胸腔积液和能否穿刺抽液进行诊断性检查 F:应用胸腺肽以提高免疫功能 G:中西医结合治疗 H:为提高应激能力和改善症状试用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

男,35岁,低热月余咳痰带血3天,5年前患过肺结核,X线胸片左肺尖密度不均匀阴影;zongR 30 mm/h,WBC8.0x10L

需了解下列哪项病史,有助于制订正确治疗方案

A:胸膜炎治疗用药情况 B:此次病后诊断经过 C:此前健康体检情况 D:青霉素过敏史 E:家庭有无类似病人

男性,24岁,癫痫大发作半年,每月4~5次。既往:10年前(14岁时)右侧头部外伤史,当时右额顶部凹陷性骨折,下凹0.8cm,当时无阳性体征,未行手术。此次入院CT示右额顶区有一高密度阴影,直径0.5cm大小,其周围有低密度区,无占位效应。

CT示右额顶区有一直径0.5cm大小高密度阴影,最可能的是

A:出血 B:梗死 C:肿瘤 D:增生的颅骨 E:骨折的碎片

女性,40岁,咳嗽,乏力5个月,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X线胸片:双肺斑片条索阴影,右肺上野3cmx3cm球形淡薄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欠清,痰涂片抗酸杆菌(++)。既往史:5年前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本次发病予HERZ抗结核治疗3个月,复查X线胸片,双肺斑片阴影明显吸收,但右上球形阴影略有增大,体重减轻。

诊疗宜选

A:继续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复查X线胸片观察球形阴影有无好转 B:抗感染,抗结核治疗,3周后复查X线胸片,观察球形阴影有无好转 C:送检痰细菌培养+药敏及真菌培养+药敏,等待结果回报,再行进一步治疗 D:送检痰罗氏培养+药敏,明确有无耐药菌感染 E:血CEA,痰癌细胞及胸部CT检查,必要时行正电子断层摄影(PET)检查

某男性患者,25岁,癫痫大发作半年,每月4~5次。既往:10年前(14岁时)右侧头部外伤史,当时右额顶部凹陷性骨折,下凹0.8cm,当时无阳性体征,未行手术。此次人院CT示右额顶区有一高密度阴影,直径0.5cm大小,其周围有低密度区,无占位效应。

CT示右额顶区有一直径0.5cm大小高密度阴影,最可能的是

A:出血 B:梗死 C:肿瘤 D:增生的颅骨 E:骨折的碎片

某女性患者,41岁,咳嗽、乏力5个月,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X线胸片:双肺斑片条索阴影,右肺上野3cm×3cm球形淡薄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欠清,痰涂片抗酸杆菌(++)。既往史:5年前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本次发病予HERZ抗结核治疗3个月,复查X线胸片,双肺斑片阴影明显吸收,但右上球形阴影略有增大,体重减轻。

诊疗宜选

A:继续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复查X线胸片观察球形阴影有无好转 B:抗感染、抗结核治疗,3周后复查X线胸片,观察球形阴影有无好转 C:送检痰细菌培养+药敏及真菌培养+药敏,等待结果回报,再行进一步治疗 D:送检痰罗氏培养+药敏,明确有无耐药菌感染 E:血CEA、痰癌细胞及胸部CT检查,必要时行正电子断层摄影(PET)检查

不同密度组织与X线阴影的关系,下列描写正确的是()

A:骨、钙化块在透视中显示为黑影 B:软组织、体液摄片中显示为灰白影 C:气体透视显示为高亮影 D:脂肪组织摄片显示为黑灰影 E:体液较肌肉组织密度低,CT图像上体液较肌肉组织白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