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7岁。因发热2天,鼻腔牙龈出血1天入院。查体:体温39.0℃,全身皮肤瘀斑,腋下淋巴结肿大,胸骨下压痛,肝大,脾大。骨髓象结果: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正常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经治疗患者症状缓解,今日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昏迷,急查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葡萄糖定量减少;血常规示:血小板65x10/L。则患者最有可能发生了

A:脑梗死 B:颅内出血 C: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D: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患儿,7岁。因发热2天,鼻腔牙龈出血1天入院。查体:体温39.0℃,全身皮肤瘀斑,腋下淋巴结增大,胸骨下压痛,肝,脾大。骨髓象结果: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正常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该患者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是

A: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ITP急性发作 E:脾功能亢进

患儿,7岁。因发热2天,鼻腔牙龈出血1天入院。查体:体温39.0℃,全身皮肤瘀斑,腋下淋巴结增大,胸骨下压痛,肝,脾大。骨髓象结果: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正常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遵医嘱给予患者别嘌醇治疗,护士向患者解释该药的作用是

A:减少血病细胞的破坏 B:降低白细胞 C:预防原症状复发 D:预防尿酸性肾病 E:预防免疫疾病

患儿,7岁。因发热2天,鼻腔牙龈出血1天入院。查体:体温39.0℃,全身皮肤瘀斑,腋下淋巴结增大,胸骨下压痛,肝,脾大。骨髓象结果: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正常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经治疗患者症状缓解,今日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昏迷,急查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葡萄糖定量减少;血常规示:血小板65x10/L。则患者最有可能发生了

A:脑梗死 B:颅内出血 C: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D: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女性,45岁,贫血1年。肝肋下刚可触及,脾未触及。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2.10x10/L,白细胞3.2x10/L,中性粒细胞38%,淋巴细胞62%,未见幼红细胞,血小板50x10/L。骨髓巨核细胞全片可见1个,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骨髓增生活跃,粒系统及红系统多为晚期阶段,Ham试验阴性。

该病人最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骨髓象( )

A:淋巴细胞浆细胞增多 B: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C:组织嗜碱细胞增多 D:骨髓中脂肪组织增多 E:骨髓细胞内外铁减少

某女,46岁,贫血1年。肝肋下刚可触及,脾未触及。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2.10×10/L,白细胞3.2×10/L,中性粒细胞38%,淋巴细胞62%,未见幼红 细胞,血小板50×10/L。骨髓巨核细胞全片可见1个,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骨髓增生活跃,粒系统及红系统多为晚期阶段,Ham"s试验阴性

该病人最不可能出现以下哪种骨髓象

A:淋巴细胞浆细胞增多 B: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C:组织嗜碱细胞增多 D:骨髓中脂肪组织增多 E:骨髓细胞内外铁减少

某女性患者,35岁,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2个月,皮肤粘膜出血1个月余,高热5天。体检:T39.5℃,皮肤散在出血点及片状瘀斑,口腔及舌粘膜可见数个血疱,表浅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查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增多。

该患者的诊断是

A: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白血病 C:溶血性贫血急性发作 D: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某女性患者,36岁。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2个月,皮肤粘膜出血1个月余,高热5天。体检:T39.5℃,皮肤散在出血点及片状瘀斑,口腔及舌粘膜可见数个血疱,表浅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查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增多。

该患者的诊断是

A: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白血病 C:溶血性贫血急性发作 D: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上淋巴结出现肿大或出血,常因为该器官内同时发生体液与细胞免疫,且免疫反应剧烈,此时该器官内组织结构变化明显的是

A:被膜变薄 B:淋巴小结数量减少,髓索增厚 C:副(深)皮质区缩小,髓索变细 D:淋巴小结数量增加、副皮质区扩大 E:浅层皮质区缩小,但副皮质区扩大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