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7岁,因右手颤抖,动作迟缓2年余,头晕及双下肢沉重感2个月余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及智能正常,脑神经(-),颈部无抵抗,但转颈缓慢,双手静止性震颤,右侧明显,四肢肌力正常,右上肢肌张力呈齿轮状增高,双下肢呈铅管样增高。共济试验正常,全身深浅感觉正常,腹壁反射正常,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腱反射(+++),Babinski征(+),脑膜刺激征(-)。辅助检查:颅脑CT,MRI未见异常,颈椎第4~5,5~6椎间隙明显变窄。

患者开始时应用苄丝肼-左旋多巴(美多巴)每日6片,苯海索(安坦)6mg/d,患者震颤,动作缓慢和双下肢沉重感明显改善,但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头晕失眠,悲观厌世。下列处理错误的是

A:继续加大苄丝肼-左旋多巴剂量,迅速彻底地控制帕金森症状 B:适当减少苄丝肼-左旋多巴用量,不求全效,以最小剂量取得最佳效果 C:PD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D:可加用多塞平(多虑平),氟西汀(百优解)等抗抑郁药 E:多巴胺和苯海索可以诱发或加重植物神经和精神心理障碍

某男性患者,49岁,办公室文职。主诉:连续7天颈部酸胀痛,右上肢出现无力麻木。检查:颈部X线片,颈部侧位片见4、5、6节椎间隙变窄。颈部正位片见脊柱多节段失稳,压颈试验、牵拉试验均阳性,右手肌力Ⅲ级,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颈4~5节,5~6节椎间盘突出。并见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不怕冷,甚则晕厥,舌淡脉弱。经康复牵引和运动治疗3天,疗效不明显,要求针灸治疗。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哪一类证型颈椎病

A:血瘀型 B:阳虚证 C:痰湿型 D:血虚型 E:气虚型

某患者女性,45岁,患者因5天前加班整理账目劳累出现颈部疼痛,颈后伸时加重,痛引右肩、臂至手部,伴右手心侧麻木。查:颈部生理曲度消失,活动受限,C5~6,C6~7棘突间及右旁压痛,压头试验阳性,右侧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右环、小指尺侧皮肤感觉迟钝,舌质暗红,苔薄白,肪沉弦。

颈椎病的病因是

A:神经根受压 B:椎动脉孔狭窄 C:交感神经紊乱 D:骨刺增生 E:脊髓受压 F:植物神经紊乱 G:颈项韧带钙化 H:颈椎间盘萎缩退化

某患者女性,45岁,患者因5天前加班整理账目劳累出现颈部疼痛,颈后伸时加重,痛引右肩、臂至手部,伴右手心侧麻木。查:颈部生理曲度消失,活动受限,C5~6,C6~7棘突间及右旁压痛,压头试验阳性,右侧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右环、小指尺侧皮肤感觉迟钝,舌质暗红,苔薄白,肪沉弦。

痹痛型颈椎病的治疗原则是

A:注射用药 B:内服药 C:针灸治疗 D:手法牵引 E:手术治疗 F:枕颌牵引 G:推拿治疗 H:颈托固定

某患者女性,45岁,患者因5天前加班整理账目劳累出现颈部疼痛,颈后伸时加重,痛引右肩、臂至手部,伴右手心侧麻木。查:颈部生理曲度消失,活动受限,C5~6,C6~7棘突间及右旁压痛,压头试验阳性,右侧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右环、小指尺侧皮肤感觉迟钝,舌质暗红,苔薄白,肪沉弦。

按病理特点,颈椎病可分为

A:麻痹型 B:椎动脉型 C:交感神经紊乱 D:局部型 E:脊髓型 F:混合型 G:恶心型 H:骨刺型

某患者女性,45岁,患者因5天前加班整理账目劳累出现颈部疼痛,颈后伸时加重,痛引右肩、臂至手部,伴右手心侧麻木。查:颈部生理曲度消失,活动受限,C5~6,C6~7棘突间及右旁压痛,压头试验阳性,右侧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右环、小指尺侧皮肤感觉迟钝,舌质暗红,苔薄白,肪沉弦。

痹痛型颈椎病主要表现错误的是

A:颈痛伴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 B:牵拉试验阳性 C:压头试验阳性 D:椎体束征阳性 E:肢体感觉运动障碍 F:颈性眩晕 G:头痛 H:二便失禁或潴留

某患者女性,45岁,患者因5天前加班整理账目劳累出现颈部疼痛,颈后伸时加重,痛引右肩、臂至手部,伴右手心侧麻木。查:颈部生理曲度消失,活动受限,C5~6,C6~7棘突间及右旁压痛,压头试验阳性,右侧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右环、小指尺侧皮肤感觉迟钝,舌质暗红,苔薄白,肪沉弦。

颈椎病好发部位

A:C1~2 B:C2~3 C:C3~4 D:C4~5 E:C5~6 F:C6~7 G:C1~3 H:C1~4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