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15岁,因“畏寒,发热,全身酸痛伴双小腿多发丘疹2个月”来诊。当地医院诊断:二期雅司病。查体:双小腿皮肤有多发黄豆大小丘疹,表面有黄褐色痂皮,除去痂皮露出红色杨莓状湿润面。皮损渗液暗视野显微镜下可查到纤细密螺旋体。胫腓骨X线片:胫骨局限性不规则状骨膜反应,骨小梁稀疏。

雅司病的皮肤损害特征不包括

A:母雅司含有大量的细弱密螺旋体 B:二期雅司疹可呈扁平湿疣样损害 C:早期雅司病表现为炎症性肉芽肿 D:银染法可显示皮肤组织中的螺旋体 E:皮肤病理切片中螺旋体几乎都位于真皮

 患者男,72岁,因“全身瘙痒2年”来诊。皮肤科查体:皮肤干燥,伴抓痕,血痂。诊断为老年性瘙痒症。

干性皮肤的主要特征是

A:干燥不适,瘙痒 B:皮脂分泌降低,不油腻 C:皮肤粗糙,表面不平,有细沙样感 D:皮肤红肿,抓痕,丘疹 E:皮肤纹理加深和延长,排列不规则 F:肤色灰黄,苍白无华 G:皮肤松弛,弹力降低,出现皱纹 H:皮肤潮红,表面无光泽,干燥和脱屑

患者,吴某,女,43岁。无意中发现左乳房内上方约3cmx2cm的质硬肿块,无疼痛。肿块表面有"橘皮样"变。体格检查又发现左腋窝有1.2cmx1cm大小质硬淋巴结,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左乳癌。

乳癌表面皮肤"橘皮样"改变的原因是

A:乳房皮下淋巴管阻塞 B:肿瘤侵犯Copper韧带 C:肿瘤侵犯较大乳管 D:肿瘤与皮肤深部粘连 E:肿瘤侵犯皮下静脉

5岁小儿,因高热,咽部和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点状黄白色渗出物来院就诊,以猩红热收入院。目前该患儿体温达39℃,全身出疹。皮疹首发于耳后,之后遍及全身,为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

针对皮肤的正确护理措施是

A:使用0.25%炉甘石洗剂涂擦 B:脱皮时用消毒剪刀修剪皮肤 C:使用消毒水浸泡衣物 D:每日用肥皂水清洁皮肤 E:使用生理盐水清洁皮肤

吴某,女,43岁。无意中发现左乳房内上方约3cmx2cm的质硬肿块,无疼痛。肿块表面有"橘皮样"变。体格检查又发现左腋窝有1.2cmx1cm大小质硬淋巴结,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左乳癌。

乳癌表面皮肤"橘皮样"改变的原因是

A:乳房皮肤淋巴管阻塞 B:肿瘤侵犯Copper韧带 C:肿瘤侵犯较大乳管 D:肿瘤与皮肤深部粘连 E:肿瘤侵犯皮下静脉

患者,女,35岁,发现右侧乳房内无痛性肿块2个月。体检: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扪及一直径约为4cm的肿块,表面不甚光滑,边界不清,质地硬;局部乳房皮肤凹陷呈"酒窝征";同侧腋窝可扪及2个肿大的淋巴结,可被推动。

该患者乳房皮肤出现"酒窝征"是由于

A: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 B:癌肿侵犯Cooper韧带 C:癌肿与胸肌粘连 D:癌肿与皮肤粘连 E:癌肿侵犯乳管

患者女性,82岁。昏迷,卧床4天。近日发现其骶尾部皮肤出现红,肿,热。但皮肤表面无破损。

若患者骶尾部皮肤组织出现坏死,有脓液流出,并伴有臭味。此期的护理要点为

A: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B:保护皮肤,避免感染 C:清洁创面,祛腐生新 D: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勤翻身 E:定时用乙醇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某女性患者,43岁,无意中发现左乳房内上方约3cm×2cm的质硬肿块,无疼痛。肿块表面有"橘皮样"变。体格检查又发现左腋窝有1.2cm×1cm大小质硬淋巴结,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左乳癌。

乳癌表面皮肤"橘皮样"改变的原因是

A:乳房皮下淋巴管阻塞 B:肿瘤侵犯Copper韧带 C:肿瘤侵犯较大乳管 D:肿瘤与皮肤深部粘连 E:肿瘤侵犯皮下静脉

一黄牛,1岁,眼部和耳部皮肤出现结节状与菜花状突起,并在面部、颈部、肩部和下唇部逐渐增多,其表面无毛、凹凸不平,表面摩擦脱落后常见角化现象。

此皮肤突起物为

A:脓疹 B:丘疹 C:脓癣 D:结节 E:乳头状瘤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