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户送来56日龄病死猪2头,外观腹部皮肤有红色的紫斑。具主述,2头死猪前一天下午都正常,第二天死于圈内,另外还有2头病猪,经兽医检查体温40.5~41.5℃,病猪精神沉郁,食少,被毛粗乱,有一头猪不能站立,倒地,脚呈划水样运动,叫声嘶哑。剖解发现,小肠黏膜广泛充血、出血,肺水肿、充血、出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时,在血平板上生长为针尖大的小菌落。
采集病料最适合的部位是
A:皮肤 B:饲料 C:肝脾 D:饮水 E:粪便
某猪场断奶仔猪和保育猪出现发病,主要表现体温40~42.5℃,食欲下降,厌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咳嗽,腹式呼吸,关节肿胀,跛行甚至瘫痪,背毛粗乱,苍白贫血,眼睑周围皮下水肿,眼结膜变红,耳部皮下、腹部皮下水肿,耳尖发紫,耳朵、四肢内侧发绀,背部毛孔有针尖样出血,两后腿之间腹部皮肤有大量蓝紫色斑点。发病后常呈慢性经过,通常发病2~5天出现死亡,个别猪突然死亡,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剖检可见多发性纤维素性或浆液性脑膜炎、胸膜炎、心肌炎、腹膜炎、关节炎、间质性肺炎、心包炎,形成"绒毛心"典型症状(病程较长时),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
采集病料进行
A:实验室检查 B:病毒分离鉴定 C:细菌分离鉴定 D:免疫学诊断 E:变态反应诊断
某猪场猪突然发病,传播迅速,病猪跛行明显,表现蹄壳变形或脱落,卧地不能站立。部分猪鼻镜、吻突、乳房等处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水疱很快破溃,露出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形成烂斑,死亡率较低。剖检死亡猪见心包膜有弥散性出血点,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暗黄色斑点或条纹。
采集病料的部位是
A:水疱液和水疱皮 B:肝 C:脾 D:肾 E:血液
2008年5月某猪场、50日龄左右仔猪突然发病,体温42℃左右,不食,精神沉郁,喜卧,全身皮肤发红,特别是耳部皮肤发红明显,2~3d呈紫色,呼吸困难,粪便基本正常病后期不能站立,有明显的神经症状,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死亡率可达60%
采集病料的部位是
A:脾 B:肺 C:肾 D:淋巴结 E:肝
某猪场断奶仔猪和保育猪出现发病,主要表现为体温40~42.5℃,食欲下降,厌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咳嗽,腹式呼吸,关节肿胀,跛行甚至瘫痪,背毛粗乱,苍白贫血,眼睑周围皮下水肿,眼结膜变红,耳部皮下、腹部皮下水肿,耳尖发紫,耳朵、四肢内测发绀,背部毛孔有针尖样出血,两后腿之间腹部皮肤有大量蓝紫色斑点。发病后常呈慢性经过,通常发病2~5d后出现死亡,个别猪突然死亡,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剖检可见多发性纤维素性或浆液性脑膜炎、胸膜炎、心肌炎、腹膜炎、关节炎、间质性肺炎、心包炎,形成"绒毛心"典型症状(病程较长时),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
采集病料进行
A:实验室检查 B:病毒分离鉴定 C:细菌分离鉴定 D:免疫学诊断 E:变态反应诊断
某猪场大小猪突然出现发病,传播迅速,病猪还有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状,有的猪跛行明显,有的表现蹄壳变形或脱落,病猪卧地不能站立。有的猪在鼻镜、吻突、乳房、乳头等处皮肤出现大小不一,豌豆大小的水疱,水疱充满清朗或微浊的浆液性液体,水疱很快破溃,露出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形成烂斑,死亡率较低,一般不超过3%,有的发病仔猪出现死亡。剖检死亡猪,心包膜有弥散性出血点,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心肌松软似煮熟状
采集病料的部位是
A:水疱液、水疱皮 B:肝 C:脾 D:肾 E:血液
8月,一牛场牛陆续发病,表现发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呼吸脉搏加快,血液涂片检查发现呈梨籽形或椭圆形的寄生虫
此病牛最可能患的疾病是
A:弓形虫病 B:泰勒虫病 C:巴贝斯虫病 D:伊氏锥虫病 E:莫尼茨绦虫病
成年蜂发病,剖检见肠道失去弹性、易破裂,颜色由蜜黄色变为灰白色,肠道外表环纹消失。
检查病原应采集病料的部位是
A:食道 B:中肠 C:后肠 D:马氏管 E:血淋巴
在病料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作法是()
A:严格无菌操作 B:只能采集死亡病料 C: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的部 D: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 E:根据不同发病时期采集病料
月龄北京犬,不断用嘴磨蹭地或用抓挠面部,检查发现该犬唇部,眼睛周围皮肤发红, 脱毛,有红色和脓性疱疹,腹部有黄色痂皮,采集病健交接处病料镜检,发现多个大小不 超过 0.5mm,呈圆形,头部突出,有四对足,后两对足不超出体缘的虫体。
该病原感染本病是通过
A:垂直传播 B:空气传播 C:蚊蝇叮咬传播 D:接触传播 E:吞食感染性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