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45岁。肝硬化病史8年,2年前因上消化道大出血行脾肾静脉分流术,此次突然呕血1000ml。经三腔管压迫止血等综合治疗5d,拔管后再次呕血800ml。
最可能的出血原因是:
A:应激性溃疡 B:胃溃疡 C: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D:胆管大出血 E:胃癌
患者男,30岁,农民,因“高热伴全身肌肉酸痛,头痛,腰痛4d”来诊。查体:颜面潮红;球结膜充血,咽充血,软腭及腋下皮肤可见出血点;心,肺无异常发现;肝,脾未及,肾区叩痛明显。
初步诊断应首先考虑
A:登革热 B:伤寒 C:斑疹伤寒 D: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E:败血症
女性,18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牙龈出血,双下肢紫癜,月经多,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0x10
/L,血小板20x10
/L,骨髓象提示巨核细胞增多
治疗8个月后,血小板上升为30x10
/L,仍有出血症状,
Cr标记血小板扫描脾区的放射指数比值较高,进一步治疗可选用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脾切除 C:免疫抑制剂 D:大量甲泼尼龙 E:去氨加压素
女性,2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牙龈出血,双下肢紫癜,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9x10
/L,血小板18x10
/L,骨髓象提示巨核细胞增多。
治疗8个月后,血小板上升为31x10
/L,仍有出血症状,
Cr标记血小板扫描脾区的放射指数比值较高。进一步治疗可选用
A:脾切除 B:免疫抑制剂 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D:大量甲泼尼龙 E:去氨加压素
某男性患者,60岁。乏力,多汗,上腹不适2个月。查体:无贫血外观,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脾大平脐,质硬,双下肢不肿。
引起该患者脾肿大的疾病有
A:疟疾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晚期血吸虫病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黑热病 F:肝硬化脾亢
某男,41岁,农民。发热伴头痛、腹泻3d,于11月来诊。体检:体温39℃,B.P50/30mmHg。表情淡漠,面部潮红,球结膜充血水肿,两腋下有大片细小出血点,肝脾未及。化验:WBC32×10
/L,HB160g/L,血小板34×10
/L,尿蛋白(+++),粪便光镜检查WBC5~8/HP。
以下哪项处理最为重要而迫切
A:抗生素联合应用 B:补充血容量,提高血浆渗透压 C: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D: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E:纠正血小板减少
患者农民,29岁,高热、头痛、全身酸痛、颜面潮红起病,于病程第5天死于顽固性休克,死后经尸体解剖见垂体前叶明显充血、出血坏死,右心房出血,肾脏肿大,肾间质极度充血水肿,全身小血管内膜细胞肿胀,肝脾肿大,充血明显。
根据尸解所见,本例可诊断为
A:败血症 B:暴发型流脑 C:中毒型菌痢 D:钩体病 E:肾综合征出血热
某女性患者,26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牙龈出血,双下肢紫癜,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9×10
/L,血小板18×10
/L,骨髓象提示巨核细胞增多。
治疗8个月后,血小板上升为31×10
/L,仍有出血症状,
Cr标记血小板扫描脾区的放射指数比值较高。进一步治疗可选用
A:脾切除 B:免疫抑制剂 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D:大量甲泼尼龙 E:去氨加压素
患者农民,29岁,高热、头痛、全身酸痛、颜面潮红起病,于病程第5天死于顽固性休克,死后经尸体解剖见垂体前叶明显充血、出血坏死,右心房出血,肾脏肿大,肾间质极度充血水肿,全身小血管内膜细胞肿胀,肝脾肿大,充血明显。
根据尸解所见,本例可诊断为
A:败血症 B:暴发型流脑 C:中毒型菌痢 D:钩体病 E:肾综合征出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