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1岁,咳嗽,咳痰1周,发热37.8℃天,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应用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3天后出现退热后再次发热至38.5℃,皮肤瘙痒,皮疹,关节疼痛,尿常规蛋白(+),白细胞25个/HP,细胞(+ +),血常规:WBC12x10
,肾功能:血Cr219μmol/L。
关于治疗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足量激素应用2~3个月,然后缓慢减量 B:休息,充足的热量摄入,合理的蛋白质摄入 C:停用所用头孢类抗生素 D:激素应用总疗程2~3个月 E:出现明显尿毒症症状时,应该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F:肾间质细胞浸润不明显,而纤维化明显的,可减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某男性患者,42岁,咳嗽、咳痰1周,发热37.8℃天,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应用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3天后出现退热后再次发热至38.5℃,皮肤瘙痒,皮疹,关节疼痛,尿常规蛋白(+),白细胞25个/HP,细胞(+ +),血常规:WBC12×10
,肾功能:血Cr219μmol/L。
关于治疗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足量激素应用2~3个月,然后缓慢减量 B:休息、充足的热量摄入、合理的蛋白质摄入 C:停用所用头孢类抗生素 D:激素应用总疗程2~3个月 E:出现明显尿毒症症状时,应该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F:肾间质细胞浸润不明显,而纤维化明显的,可减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对头孢类药描述不对的是( )
A:第一代头孢类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强 B:第一代头孢类对革兰阴性杆菌不易耐药 C:对革兰阴性杆菌有作用 D:第二代头孢类抗酶性强 E:第二代头孢抗菌谱广
头孢类药物作用机制()
A: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B:抑制细菌糖代谢 C:干扰细菌核酸代谢 D: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E:干扰真菌细胞膜功能
患者女性,35岁,因“服用头孢类抗生素5日后出现发热、斑丘疹”来诊。患者因“感冒”自行服用头孢类抗生素,5日后发热,躯干及四肢近端出现充血性斑丘疹,尿量正常。查体: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尿白细胞10~15个/HP,尿红细胞5~9个/HP。
应给予的处理是()
A:立即停用头孢类抗生素 B:立即给予抗革兰阴性杆菌药物 C:立即做中段尿细菌培养 D:完善肾B型超声和肾功能检查 E:先给予抗革兰阳性球菌药物 F:进行逆行肾盂造影检查
患者女性,35岁,因“服用头孢类抗生素5日后出现发热、斑丘疹”来诊。患者因“感冒”自行服用头孢类抗生素,5日后发热,躯干及四肢近端出现充血性斑丘疹,尿量正常。查体: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尿白细胞10~15个/HP,尿红细胞5~9个/HP。
首选治疗措施是()
A:停用头孢类抗生素及应用泼尼松30~40mg B:停用头孢类抗生素及口服泼尼松60mg C:停用头孢类抗生素及使用免疫抑制剂 D:停用头孢类抗生素及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 E:停用头孢类抗生素 F:换用其他广谱抗生素
患者女性,35岁,因“服用头孢类抗生素5日后出现发热、斑丘疹”来诊。患者因“感冒”自行服用头孢类抗生素,5日后发热,躯干及四肢近端出现充血性斑丘疹,尿量正常。查体: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尿白细胞10~15个/HP,尿红细胞5~9个/HP。
首选治疗措施是()
A:停用头孢类抗生素及应用泼尼松30~40mg B:停用头孢类抗生素及口服泼尼松60mg C:停用头孢类抗生素及使用免疫抑制剂 D:停用头孢类抗生素及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 E:停用头孢类抗生素 F:换用其他广谱抗生素
患者男,41岁。咳嗽、咳痰1周,发热37.8℃天,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应用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3天后出现退热后再次发热至38.5℃,皮肤瘙痒,皮疹,关节疼痛,尿常规蛋白(+),白细胞25个/HP,细胞(++),血常规:WBC12×109,肾功能:血Cr219μmol/L。
关于治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足量激素应用2~3个月,然后缓慢减量 B:休息、充足的热量摄入、合理的蛋白质摄入 C:停用所用头孢类抗生素 D:激素应用总疗程2~3个月 E:出现明显尿毒症症状时,应该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F:肾间质细胞浸润不明显,而纤维化明显的,可减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