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是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补体系统。补体激活途径有3种,即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MBL途径,其主要作用是清除抗原,不论其是否结合抗体。
与抗原结合从而激活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的抗体主要是
A:IgG或IgM B:IgG或IgA C:IgM或IgA D:IgA或IgE E:IgE或IgM
补体系统激活是由某种启动因素的作用,使补体各固有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依次活化而产生生物效应的过程。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包括经典途径(CP),旁路(替代)途径(AP)和凝集素激活途径(MBL)。
以下没有参与补体激活旁路途径的成分是
A:C1,C2,C4 B:C3,C5,C6 C:B因子 D:P因子 E:C7~C9
补体系统激活是由某种启动因素的作用,使补体各固有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依次活化而产生生物效应的过程。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包括经典途径(CP),旁路(替代)途径(AP)和凝集素激活途径(MBL)。
参与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共同成分是
A:C3,C5~C9 B:C1,C2,C4 C:B因子和D因子 D:C4,C6,C7 E:C1,C2,C8
CMV可通过不同途径感染人体,多为潜伏感染,常可由怀孕,多次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因素被激活,也可发生显性感染,是引起先天性畸形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也是器官移植,肿瘤,AIDS死亡的重要原因。
巨细胞病毒是巨细胞包涵体病的病原体,以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而命名。其又称为
A:人疱疹病毒1型 B:人疱疹病毒2型 C:人疱疹病毒3型 D:人疱疹病毒4型 E:人疱疹病毒5型
CMV可通过不同途径感染人体,多为潜伏感染,常可由怀孕,多次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因素被激活,也可发生显性感染,是引起先天性畸形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也是器官移植,肿瘤,AIDS死亡的重要原因。
巨细胞病毒不耐酸,不耐热,乙醚及紫外线照射可灭活,但对低温较稳定。此温度为
A:0 ℃以下 B:-20 ℃以下 C:-40 ℃以下 D:-60 ℃以下 E:-80 ℃以下
CMV可通过不同途径感染人体,多为潜伏感染,常可由怀孕,多次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因素被激活,也可发生显性感染,是引起先天性畸形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也是器官移植,肿瘤,AIDS死亡的重要原因。
CMV感染人体后经吞饮作用或与细胞膜融合进入宿主细胞,被感染的细胞体积增大3~4倍,细胞内的变化为
A:首先在细胞质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之后在细胞核内出现嗜碱性包涵体 B:首先在细胞质内出现嗜碱性包涵体,之后在细胞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 C:首先在细胞质内出现包涵体,之后在细胞核内出现滋养体 D: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同时出现嗜酸性包涵体 E: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同时出现嗜碱性包涵体
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是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在外界或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期后,借助于某些途径,进入另一宿主的全过程。
囊虫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经土壤传播 B:经食物传播 C:经接触疫水传播 D:经饮用水传播 E:经节肢动物传播
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是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在外界或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期后,借助于某些途径,进入另一宿主的全过程。
丝虫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经土壤传播 B:经食物传播 C:经接触疫水传播 D:经白蛉传播 E:经蚊虫传播
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是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在外界或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期后,借助于某些途径,进入另一宿主的全过程。
血吸虫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经土壤传播 B:经食物传播 C:经接触疫水传播 D:经饮用水传播 E:经节肢动物传播
自然感染与接种卡介苗阳性反应的区别不正确的是
A:自然感染反应较强 B:自然感染硬结质地较硬、颜色深红,边缘清楚 C:自然感染硬结直径多在10~15mm以上 D:自然感染的阳性反应持续时间较短 E:自然感染阳性反应变化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