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6岁。因嗜睡,意识障碍4h,发作2次抽搐后急诊来院。近1周因受凉后发热,咳嗽,到当地卫生院进行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及庆大霉素等治疗。近3d出现乏力,口干,多饮,多尿等症状,并日渐加剧。体格检查:T 38.8 ℃,P108次/min,BP150/75 mmHg。双侧瞳孔等大,直径3.0mm,对光反射减弱;刺痛无睁眼反应,无发音,肢体能回缩;无面瘫,颈无抵抗,左下肺可闻及湿啰音,排便,排尿失禁。
目前正确的处理措施包括(提示 静脉滴注正规胰岛素8 U,复查血:钾3.0 mmol/L,钠150 mmol/L,血糖32.4 mmol/L,血浆渗透压328 mmol/L。患者第1小时静脉补0.45%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1000 ml。血压135/60 mmHg(18/8 kPa)。)
A:静脉补钾 B:继续静脉输入0.45%氯化钠溶液 C:静脉输入5%葡萄糖溶液 D:可静脉输入血浆或全血 E:可静脉输入25%人体白蛋白 F:继续每小时静脉滴注正规胰岛素4~6 U
摘要:处方:碳酸氢钠50g 注射用水适量 全量1000ml
下列注射液哪些不能用热压灭菌法?
A:0.9%氯化钠注射液 B:50%葡萄糖注射液 C: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D:碳酸氢钠注射液 E:复方乳酸钠注射液 F:维生素C注射液
摘要:处方:碳酸氢钠50g 注射用水适量 全量1000ml
以下有关热压灭菌中注意事项,哪些是正确的?
A:必须采用饱和蒸汽 B:必须将灭菌器内空气排出 C:灭菌时间应从开始灭菌时算起 D:如压力表损坏时,可根据温度表判断锅内压力 E:注射液是指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液体制剂 F:避免压力骤然下降 G:115℃,0.7kg/cm2压力时,一般注射剂的灭菌所需时间为30分钟
病历摘要: 处方:维生素 C 104g 碳酸氢钠 49g 亚硫酸氢钠 2g 依地酸二钠 0.05g 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
关于注射剂渗透压的具体要求,哪一个是错误的:
A:皮下注射必须等渗 B:静脉注射液以等渗为好,高渗注射液静脉给药因缓慢注射 C:脊椎腔注射必须等渗 D:肌肉注射可耐受一定的渗透压范围 E:滴眼剂以等渗为好,但有时临床需要高渗溶液
摘要:处方:碳酸氢钠50g 注射用水适量 全量1000ml
以下注射液哪些不能用热压灭菌法
A:0.9%氯化钠注射液 B:50%葡萄糖注射液 C: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D:碳酸氢钠注射液 E:复方乳酸钠注射液 F:维生素C注射液
处方:碳酸氢钠50g,注射用水适量,全量1000ml。提示:依据《中国药典》二部及制剂规范要求。
以下注射液哪些不能用热压灭菌法
A:50%葡萄糖注射液 B:维生素C注射液 C: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D:碳酸氢钠注射液 E:复方乳酸钠注射液
配制抗坏血酸注射液:在配制容器中,加配制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饱和,加维生素C溶解后,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加入预先配制好的依地酸二钠溶液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调节药液PH6.0~6.2,添加以C02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滤过,灭菌。
提示 了解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作用及配制的注意事项。关于下列处方的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加入NaHC03是调节PH值使VitC部份成盐,减少局部刺激,增强稳定性 B:加入NaHC03是调节渗透压 C:依地酸二钠为金属络合剂 D:本注射液一般可用115.5℃,30分钟进行灭菌 E:配制中通CO2是防止维生素C氧化,增加稳定性
配制抗坏血酸注射液:在配制容器中,加配制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饱和,加维生素C溶解后,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加入预先配制好的依地酸二钠溶液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调节药液PH6.0~6.2,添加以C02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滤过,灭菌。
提示 掌握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和解决方法。下面是关于注射剂稳定性的描述,指出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为防止注射剂氧化变色,可加入适量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抗坏血酸等 B:抗坏血酸等在有微量金属离子存在下可加速变色或分解,为避免此作用常加依地酸二纳 C:在注射液中通入隋性气体,也是防止主药氧化变色的有效措施之一 D: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要通过CO2,以排除药液中溶解的及容器空间的氧,从而使药液稳定 E:有些注射液,为防止氧化、变质,常常是在加入抗氧剂的同时也通入隋性气体
为研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需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60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
应选择的静脉注射方式为
A:耳缘静脉 B:股静脉 C:尾静脉 D:头静脉 E:胫前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