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一类物质,细胞因子检测对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上检测细胞因子的意义不包括
A: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 B:作为特定疾病诊断指标 C:监测细胞因子临床治疗的应用 D:判断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 E:监测疾病过程的活动程度
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一类物质,细胞因子检测对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在病理状态下,细胞因子会出现异常性表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液中可发现IL-1,IL-6,IL-8水平升高 B:酒精性肝硬化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LPS刺激后,其IL-1和IL-2分泌能力低于正常人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破坏Th细胞后,不会导致Th细胞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缺陷 D: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培养呈现出EPO水平低下 E: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形成与Th2功能亢进,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凝血因子有14个,包括激肽系统的高分子量激肽原和激肽释放酶原,各自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与凝血第一阶段的外源性凝血系统因子,除Ca
,磷脂外,还包括
A:凝血因子I3,Ⅶ,Ⅹ,Ⅴ B:凝血因子Ⅴ,Ⅷ C:凝血因子Ⅹa,Ⅴa,Ca
,PF3 D:凝血因子Ⅴa,Ⅷa E:凝血因子I3,Ⅶa
遗传性出血病的治疗,一般的止血药物无效,凝血因子制剂的替代治疗可以起到显著的疗效。
XI3因子缺乏症首选的制剂是
A:基因重组的凝血因子Ⅷ B:基因重组的凝血因子Ⅸ C:凝血酶原复合物 D:纤维蛋白原 E:冷沉淀
某男性患者,25岁,务农,颈后长痈1周,患处红肿疼痛,患处皮肤稍硬发热、量体温38.5℃。口服、肌注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外科建议转康复科辅助物理因子治疗。
首选的物理因子治疗是
A:紫外线 B:短波 C:超短波 D:微波 E:毫米波
某男性患者,25岁,务农,颈后长痈1周,患处红肿疼痛,患处皮肤稍硬发热、量体温38.5℃。口服、肌注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外科建议转康复科辅助物理因子治疗。
经物理因子治疗患者患处红肿减退,疼痛减轻,患处皮肤变软,有波动感。此时还有哪种治疗对病情最有帮助
A:加大抗生素用量 B:提高免疫功能 C:运动治疗 D:外科对病灶切开排脓引流 E:蜡疗法
某男性患者,25岁,务农,颈后长痈1周,患处红肿疼痛,患处皮肤稍硬发热,量体温38.5℃。口服、肌注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外科建议转康复科辅助物理因子治疗。
首选的物理因子治疗是
A:紫外线 B:短波 C:超短波 D:微波 E:毫米波
某男性患者,25岁,务农,颈后长痈1周,患处红肿疼痛,患处皮肤稍硬发热,量体温38.5℃。口服、肌注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外科建议转康复科辅助物理因子治疗。
经物理因子治疗患者患处红肿减退,疼痛减轻,患处皮肤变软,有波动感。此时还有哪种治疗对病情最有帮助
A:加大抗生素用量 B:提高免疫功能 C:运动治疗 D:外科对病灶切开排脓引流 E:蜡疗法
某男性患者,26岁,务农,颈后长痈1周,患处红肿疼痛,患处皮肤稍硬发热,量体温38.5℃。口服、肌注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外科建议转康复科辅助物理因子治疗。
首选的物理因子治疗是
A:紫外线 B:短波 C:超短波 D:微波 E:毫米波
某男性患者,26岁,务农,颈后长痈1周,患处红肿疼痛,患处皮肤稍硬发热,量体温38.5℃。口服、肌注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外科建议转康复科辅助物理因子治疗。
经物理因子治疗患者患处红肿减退,疼痛减轻,患处皮肤变软,有波动感。此时还有哪种治疗对病情最有帮助
A:加大抗生素用量 B:提高免疫功能 C:运动治疗 D:外科对病灶切开排脓引流 E:蜡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