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肌麻痹分为
A:周围性眼肌麻痹 B:核性眼肌麻痹 C:核间性眼肌麻痹 D:核上性眼肌麻痹 E:炎症性眼肌麻痹
2001年3月18日,一患儿3岁,以右侧下肢弛缓性瘫痪1天收入本市医院,患儿2个月前曾口服脊髓灰质炎3价活疫苗。瘫痪前发热3天,热退后出现右侧下肢瘫痪。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肢体不对称性右侧单侧弛缓性麻痹,右侧肢体肌张力减弱,深部腱反射消失,但无明显感觉障碍。为明确诊断患儿的病因,下一步采取步骤中哪项不正确()。
A:按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上报 B:防疫站在接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报告后,应在48小时内对个案作出调查,收集病儿粪便,先后收集二次,二次间隔为24~48小时 C:收集病儿粪便在0~4℃冷藏条件下立即送防疫站转送省级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 D:应立即实行消化道隔离 E:口服脊髓灰质炎三价活疫苗,观察治疗效果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症状有()。
A:四部及四肢麻木 B:肠胃不适 C:失忆 D: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有关膜蛋白不对称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指每一种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都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B: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生物膜完成时空有序的各种生理功能的保障 C:并非所有的膜蛋白都呈不对称分布 D:质膜上的糖蛋白,其糖残基均分布在质膜的ES面。
患儿,3岁,3月18日来诊。以右下肢弛缓性瘫痪1d收入本市医院。患儿2个月前曾口服脊髓灰质炎3价活疫苗。瘫痪前发热3d,热退后出现右侧下肢瘫痪。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肢体不对称性右侧单侧弛缓性麻痹,右侧肢体肌张力减弱,深部腱反射消失,但无明显感觉障碍。为明确诊断患儿的病因,下一步采取的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A:按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上报 B:防疫站在接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报告后,应在48h内对个案作出调查,收集病儿粪便,先后收集2次,2次间隔为24~48h C:收集病儿粪便在0~4℃冷藏条件下立即送防疫站转送省级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 D:应立即实行消化道隔离 E:口服脊髓灰质炎3价活疫苗,观察治疗效果
2005年3月18日,一患儿3岁,以右侧下肢弛缓性瘫痪1天收入本市医院,患儿2个月前曾口服脊髓灰质炎三价活疫苗。瘫痪前发热3天,热退后出现右侧下肢瘫痪。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肢体不对称性右侧单侧弛缓性麻痹,右侧肢体肌张力减弱,深部腱反射消失,但无明显感觉障碍。为明确诊断患儿的病因,下一步采取的步骤中哪项不正确
A: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上报 B:防疫站在接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报告后,应在48小时内对个案作出调查,收集病儿粪便,先后收集2次,2次间隔为24~48小时 C:应立即实行消化道隔离 D:收集病儿粪便在0~4℃冷藏条件下立即送防疫站转送省级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 E:口服脊髓灰质炎三价活疫苗,观察治疗效果
2005年3月18日,一患儿3岁,以右侧下肢弛缓性瘫痪1天收入本市医院,患儿2个月前曾口服脊髓灰质炎三价活疫苗。瘫痪前发热3天,热退后出现右侧下肢瘫痪。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肢体不对称性右侧单侧弛缓性麻痹,右侧肢体肌张力减弱,深部腱反射消失,但无明显感觉障碍。为明确诊断患儿的病因,下一步采取的步骤中哪项不正确
A:急性弛缓性麻痹(AF病例上报 B:防疫站在接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报告后,应在48小时内对个案作出调查,收集病儿粪便,先后收集2次,2次间隔为24~48小时 C:应立即实行消化道隔离 D:收集病儿粪便在0~4℃冷藏条件下立即送防疫站转送省级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 E:口服脊髓灰质炎三价活疫苗,观察治疗效果
犬的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分3期,即沉郁期、兴奋期、麻痹期,麻痹期的病犬精神高度迟钝,最后因全身衰竭和______而死亡( )。
A:呼吸麻痹 B:中枢兴奋 C:脊椎神经受损 D:视神经麻痹 E:四肢麻痹
2001年3月18日,一患儿3岁,以右侧下肢弛缓性瘫痪1天收入本市医院,患儿2个月前曾口服脊髓灰质炎3价活疫苗。瘫痪前发热3天,热退后出现右侧下肢瘫痪。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肢体不对称性右侧单侧弛缓性麻痹,右侧肢体肌张力减弱,深部腱反射消失,但无明显感觉障碍
为明确诊断患儿的病因,下一步采取步骤中哪项不正确()
A:按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上报 B:防疫站在接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报告后,应在48小时内对个案作出调查,收集病儿粪便,先后收集二次,二次间隔为24~48小时 C:收集病儿粪便在0~4℃冷藏条件下立即送防疫站转送省级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 D:应立即实行消化道隔离 E:口服脊髓灰质炎三价活疫苗,观察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