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5岁,因乏力,咳嗽,流涕5 d就诊。查体:贫血貌,双下肢皮肤有少量陈旧性出血点,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WBC 2.77x10
/L,Hb 83 g/L,PLT 21x10
/L,血涂片镜检观察,未发现原始及幼稚细胞,可见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匀,可见到巨大红细胞。为明确诊断,患者需抽吸骨髓液检查。
有关骨髓穿刺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临床上常用的骨髓穿刺部位包括胸骨,棘突,髂骨,胫骨,肋骨等 B:骨髓穿刺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防骨髓感染 C:制备骨髓涂片时,抽取的骨髓液量一般为0.6 ml D:载玻片应保持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 E:使用载玻片时只能手持载玻片边缘,切勿触及载玻片表面 F:若骨髓液细胞成分多,骨髓黏稠,制片时则应取较大角度,速度相对较快 G:骨髓涂片6~10张为宜,并要求取外周血涂片同时送检
骨髓穿刺部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2~3岁以下的婴幼儿可选取胫骨穿刺 B:髂骨后上棘为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 C:取材部位不同,骨髓检查结果可能也不同 D:因胸骨骨髓液丰富,临床胸骨穿刺最常用 E:定位穿刺临床上常用于骨髓转移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女性,35岁,左上腹胀伴纳差,消瘦乏力两个月。有轻度贫血貌,胸骨轻度压痛,脾脐下4cm。白细胞250x10
/L,分类中有较多中晚幼粒细胞。骨髓检查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改变。
如果本例以后多次骨髓穿刺均干抽,骨髓活栓银染色显示网状纤维明显增生,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B:血吸虫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 D:类白血病反应 E:血小板增多症合并骨髓纤维化
患者,女性,46岁。因乏力,左上腹部饱胀就诊。查体:贫血貌,胸骨压痛明显,脾肋下5cm,质地坚硬。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5g/L,WBC为38x10
/L,分类以中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嗜碱性粒细胞为8%,血小板为200x10
/L。骨髓穿刺检查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骨髓象特征。
关于该病人的骨髓象描述,错误的是
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B:原粒和早幼粒细胞易见,原粒细胞大于10% C: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D:粒细胞胞质中可偶见Auer小体 E:骨髓可发生轻度纤维化
某女,36岁,左上腹胀伴纳差,消瘦乏力两个月。有轻度贫血貌,胸骨轻度压痛,脾脐下4cm,白细胞250×10
/L,分类中有较多中晚幼粒细胞。骨髓检查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改变。
如果本例以后多次骨髓穿刺均干抽,骨髓活栓银染色显示网状纤维明显增生,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B:血吸虫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 D:类白血病反应 E:血小板增多症合并骨髓纤维化
某女,36岁,左上腹胀伴纳差,消瘦乏力两个月。有轻度贫血貌,胸骨轻度压痛,脾脐下4cm,白细胞250×10
/L,分类中有较多中晚幼粒细胞。骨髓检查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改变。
如果本例以后多次骨髓穿刺均干抽,骨髓活检银染色显示网状纤维明显增生,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B:血吸虫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 D:类白血病反应 E:血小板增多症合并骨髓纤维化
关于骨髓穿刺的说法有误的是()
A:骨髓穿刺的部位主要有髂后上棘、髂前上棘、胸骨 B:骨髓液涂片常用的染色方法为瑞氏染色 C:涂片宜薄,以免细胞重叠、挤压发生变化 D:骨髓象检查可用来诊断血友病 E:骨髓象检查可用来诊断白血病
骨髓穿刺部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2~3岁以下的婴幼儿可选取胫骨穿刺 B:髂骨后上棘为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 C:取材部位不同,骨髓检查结果可能也不同 D:因胸骨骨髓液丰富,临床胸骨穿刺最常用 E:定位穿刺临床上常用于骨髓转移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