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2岁,因“左乳溢液1个月余”入院。大体检查:乳腺组织切面未见确切结节,见多个囊腔。

黏液囊肿样病变与黏液癌的鉴别要点是

A:准确判断黏液囊肿样病变内衬上皮的性质 B:明确漂浮于外溢黏液中的细胞性质 C:漂浮于外溢黏液中细胞的量 D:漂浮细胞与囊肿/导管壁相延续 E:患者发病年龄 F:病变大体呈黏液胶冻样外观

患者女,65岁,上腹不适1个月余,伴乏力,消瘦,患胆囊结石多年。查体: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腹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CA19-9 375 U/ml;B超示:胆囊颈部局限性增厚,范围约3 cm,内有血流信号;胆囊单发结石,直径3 cm;超声内镜示:胆囊颈部占位,未侵出胆囊肌层;腹部增强CT提示:胆囊占位性病变,动脉期可见病变明显增强,未发现侵犯肝脏或周围脏器;胆囊结石。

胆囊占位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胆固醇性息肉 B:胆囊炎性息肉 C: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D:胆囊腺肌增生症 E:胆囊癌

 患者男,45岁,因“腰部不适3个月”来诊。既往体健。查体:无异常发现。肾B型超声:单个囊性空腔,3 cmx3 cm,囊壁欠光滑,隐约可见分隔。

目前考虑可能的诊断有(提示 肾CT:增强扫描后囊壁和分隔不均匀强化。)

A:假性囊腔 B:Wilms瘤囊性坏死 C:单纯囊肿并发出血和感染 D:多房囊性肾瘤 E:囊性肾癌 F:肾脓肿 G:获得性肾囊性改变 H: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病历摘要: 近年来,缓释,控释制剂,靶向制剂,固体分散技术,微囊与微球,脂质体等药物制剂的新剂型与新技术有很大的发展。

关于微囊的正确叙述:

A:药物被包嵌在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中形成复合物 B:制备微型胶囊的过程称微型包囊技术 C:微囊的粒径大小分布在纳米级 D:囊心物的大小,制备方法,制备温度可影响微囊的粒径,而囊材的用量对粒径没有影响 E:微囊化后可使药物起速释作用 F:通过微囊制备技术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

某男性患者,27岁,体检发现胆囊病变。体检:巩膜、皮肤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X线胸透心肺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本病初拟诊为:胆囊胆固醇性息肉。

不符合胆囊胆固醇性息肉超声特点是

A:胆囊大小正常 B:胆囊内多个乳头状强回声 C:不随体位改变 D:胆囊壁明显增厚 E:一般小于10mm

某男性患者,28岁。体检发现胆囊病变。体检:巩膜、皮肤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X线胸透心肺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本病初拟诊为:胆囊胆固醇性息肉。

不符合胆囊胆固醇性息肉超声特点是

A:胆囊大小正常 B:胆囊内多个乳头状强回声 C:不随体位改变 D:胆囊壁明显增厚 E:一般小于10mm

某女性患者,15岁。右眼视力减退、头痛3年;头颅CT示鞍上池内囊实性占位,周围壁可见粗大颗粒状钙化;MR示鞍上池内囊实性占位,囊内TWI及TWI均呈高信号,视交叉及垂体受压。

该患者囊内CT呈低密度,MR囊内TWI及TWI均呈高信号原因可能为

A:囊内主要含有水 B:囊内含有胆固醇 C:囊内为急性出血 D:肿瘤坏死囊变 E:囊内血流丰富

某男,28岁。体检发现胆囊病变。体检:巩膜、皮肤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X线胸透心肺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本病初拟诊为:胆囊胆固醇性息肉。

不符合胆囊胆固醇性息肉超声特点是

A:胆囊大小正常 B:胆囊内多个乳头状强回声 C:不随体位改变 D:胆囊壁明显增厚 E:一般小于10mm

某男性患者,46岁,因“腰部不适3个月”来诊。既往体健。查体:无异常发现。肾B型超声:单个囊性空腔,3 cm×3 cm,囊壁欠光滑,隐约可见分隔。

目前考虑可能的诊断有 ( 提示 肾CT:增强扫描后囊壁和分隔不均匀强化。)

A:假性囊腔 B:Wilms瘤囊性坏死 C:单纯囊肿并发出血和感染 D:多房囊性肾瘤 E:囊性肾癌 F:肾脓肿 G:获得性肾囊性改变 H: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