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27岁。产后3周,左乳房胀痛,伴发热。查左乳房内上象限压痛,有波动感。
乳腺脓肿确诊后,最重要的治疗是
A:全身应用抗生素 B:局部湿热敷 C:沿乳管做放射状切开引流 D:吸尽乳汁,停止哺乳 E:局部应用抗生素
吴某,女,43岁。无意中发现左乳房内上方约3cmx2cm的质硬肿块,无疼痛。肿块表面有"橘皮样"变。体格检查又发现左腋窝有1.2cmx1cm大小质硬淋巴结,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左乳癌。
乳癌表面皮肤"橘皮样"改变的原因是
A:乳房皮肤淋巴管阻塞 B:肿瘤侵犯Copper韧带 C:肿瘤侵犯较大乳管 D:肿瘤与皮肤深部粘连 E:肿瘤侵犯皮下静脉
患者,女,35岁,发现右侧乳房内无痛性肿块2个月。体检: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扪及一直径约为4cm的肿块,表面不甚光滑,边界不清,质地硬;局部乳房皮肤凹陷呈"酒窝征";同侧腋窝可扪及2个肿大的淋巴结,可被推动。
该患者乳房皮肤出现"酒窝征"是由于
A: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 B:癌肿侵犯Cooper韧带 C:癌肿与胸肌粘连 D:癌肿与皮肤粘连 E:癌肿侵犯乳管
患者女,47岁,发现右侧乳房内无痛性肿块2个月,体检: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扪及直径约4cm的肿块,边界不清,质地硬,周部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该患者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是由于
A: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 B:癌肿侵犯乳房 C:癌肿与胸肌粘连 D:癌肿与皮肤粘连 E:癌肿侵犯乳管
女,25岁,产后3周,左乳房胀痛,伴发热。查左乳房内上象限压痛,有波动感。
乳腺脓肿确诊后,最重要的治疗是
A:全身应用抗生素 B:局部温热敷 C:沿乳管做放射状切开引流 D:吸尽乳汁,停止哺乳 E:局部应用抗生素
某女性患者,43岁,无意中发现左乳房内上方约3cm×2cm的质硬肿块,无疼痛。肿块表面有"橘皮样"变。体格检查又发现左腋窝有1.2cm×1cm大小质硬淋巴结,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左乳癌。
乳癌表面皮肤"橘皮样"改变的原因是
A:乳房皮下淋巴管阻塞 B:肿瘤侵犯Copper韧带 C:肿瘤侵犯较大乳管 D:肿瘤与皮肤深部粘连 E:肿瘤侵犯皮下静脉
在灌注模型时,先加水与硬质石膏调和,灌注印模的组织面;稍后调和熟石膏灌注其他部分。发现熟石膏结固太慢,以后调和熟石膏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白色晶体。
采用分段灌注模型是为了
A:模型美观 B:提高模型强度和降低材料成本 C:提高灌注模型的精确度 D:防止产生体积膨胀 E:防止产生气泡
在灌注模型时,先加水与硬质石膏调和,灌注印模的组织面;稍后调和熟石膏灌注其他部分。发现熟石膏结固太慢,以后调和熟石膏时在水中加入了少量白色晶体
采用分段灌注模型是为了
A:模型美观 B:提高模型强度和降低材料成本 C:防止产生体积膨胀 D:提高灌注模型的精确度 E:防止产生气泡
乳房内侧癌()
A:放疗+化疗 B:乳癌根治术 C:姑息切除术 D:超根治术 E:改良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