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40岁,患十二指肠溃疡,择期经上腹正中切口行胃大部切除术,并置切口内乳胶片引流。
一般拔除引流片的时间为
A:术后1—2天 B:术后3—4天 C:术后5—6天 D:术后7—8天 E:术后9—10天
男,40岁,患十二指肠溃疡,择期经上腹正中切口行胃大部切除术,并置切口内乳胶片引流。
正常情况下,该患者拆线时间应为术后
A:3—4天 B:5—6天 C:7—9天 D:10—12天 E:12天以上
患者,女,26岁,孕2产0,孕31周,恶心,呕吐伴不规律下腹坠痛10小时而入院。一般情况尚可,T37.3℃,BP120/80mmHg,P90次/分,R20次/分;心肺未见异常,妊娠腹型,肝脾未及,剑突下右侧轻压痛,无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有不规律宫缩,宫体部无压痛,宫缩间歇期子宫完全松弛。宫高29cm,腹围88cm,LDA。胎心率144次/分,骨盆外测量无异常。肛查:宫颈未消,先露头浮。入院后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常规检测,请外科会诊,最后诊断为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
术中切口选择
A:阑尾切口 B:高于麦氏点的右侧腹直肌旁切口 C:胆囊切口 D:上腹正中切口 E:下腹正中切口
女,29岁,孕1产0,孕31周,恶心,呕吐,伴不规律下腹坠痛8小时入院。生命体征平稳,体温37.3℃,血压120/80mmHg,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心肺无异常,妊娠腹型,肝脾未及,剑突下右侧轻压痛,无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有不规律宫缩,宫体部无压痛,宫缩间期子宫无张力。宫高29cm,腹围90cm,胎心率134次/分,入院后经初步查体及实验室检查,请外科会诊,诊断为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
术中切口的选择是
A:上腹正中切口 B:麦氏点切口 C:高于麦氏点的右侧腹直肌旁切口 D:胆囊切口 E:下腹正中切口
患者女,3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14h,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伴恶心,无呕吐,腹泻,发热等。曾在门诊化验白细胞12.2x10
/L,中性粒细胞0.85,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无血尿,有少量排气,排黄色稀便2次,量不多。6个月前曾有类似发作史,经抗炎对症治疗后好转。末次月经为10d前。体温36.8℃,脉搏88/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70mmHg。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存在,未见手术瘢痕,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右下腹压痛,轻度肌紧张,轻度反跳痛,未及明显肿物。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5次/min。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腰大肌试验(-)。血WBC15.2x10
/L,中性粒细胞0.83。
若手术,切口应选择
A:上腹正中切口 B:左下腹经腹直肌切口 C:右下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 D:下腹正中切口 E:右下腹麦氏切口 F:右侧肋缘下切口
男性,40岁,患十二指肠溃疡,择期经上腹正中切口行胃大部切除术,并置切口内乳胶片引流。
正常情况下,该患者拆线时间应为术后
A:3~4天 B:5~6天 C:7~9天 D:10~12天 E:12天以上
某男性患者,41岁,患十二指肠溃疡,择期经上腹正中切口行胃大部切除术,并置切口内乳胶片引流。
正常情况下,该患者拆线时间应为术后
A:3~4天 B:5~6天 C:7~9天 D:10~12天 E:12天以上
某女性患者,3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14h,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伴恶心,无呕吐、腹泻、发热等。曾在门诊化验白细胞12.2×10
/L,中性粒细胞0.85,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无血尿、有少量排气,排黄色稀便2次,量不多。6个月前曾有类似发作史,经抗炎对症治疗后好转。末次月经为10d前。体温36.8℃,脉搏88/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70mmHg。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存在,未见手术瘢痕,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右下腹压痛,轻度肌紧张,轻度反跳痛,未及明显肿物。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5次/min。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腰大肌试验(-)。血WBC15.2×10
/L,中性粒细胞0.83。
若手术,切口应选择
A:上腹正中切口 B:左下腹经腹直肌切口 C:右下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 D:下腹正中切口 E:右下腹麦氏切口 F:右侧肋缘下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