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患儿,女,9个月,呕吐,腹泻2天入院,发病初伴发热,咳嗽,呕吐2~3次/日,腹泻7~8次/日,水样便,大便镜检少量脂肪球,尿量不少,口渴,略见消瘦,入院时体温37℃,双眼窝、前囟稍下凹,皮肤弹性尚好,四肢温暖

以下哪项与该患儿发病无关

A: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变性 B:绒毛变短,脱落 C:双糖酶活性降低 D:肠腔内渗透压增加 E:腺苷酸环化酶及乌苷酸环化酶活性增强

1岁患儿,发热3天,体温39~40℃,发病以来食欲和精神好,曾用青霉素,未用退热药,第4天体温降至37.6℃,未再升高,但在皮肤上出现红色斑丘疹。

其皮疹的特点为

A:疹退后有脱屑和色素沉着 B:疹退后无脱屑,无色素沉着 C:疹退后有脱皮,无色素沉着 D:皮疹痒感明显 E:发疹时体温升高

夏季某餐厅供应蛋炒饭引起近百人食物中毒,发病者潜伏期约8小时,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体温正常,经16~36小时全部恢复。经卫生学调查发现蛋炒饭使用的是前一天的剩饭

为预防这种食物中毒的发生,剩余食物食前须彻底加热,一般应为

A:100℃加热5分钟 B:100℃加热10分钟 C:100℃加热20分钟 D:100℃加热30分钟 E:100℃加热1小时

在某室内燃煤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采用的病例是当地几所较大医院的门诊或住院女性新发病例,对照是同一医院其他科室与肺部疾病无关的年龄相差不超过4岁的其他女性病例

选择病例时选的都是新发病例,原因是

A:新发病例的配合性较好 B:新发病例刚刚发病,生活习惯还没有改变,对发病前某些生活习惯记忆也比较清楚 C:新发病例所需的样本小 D:新发病例好募集 E:选择新发病例可以减小混杂偏倚

夏季某餐厅供应蛋炒饭引起近百人食物中毒,发病者潜伏期约8小时,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体温正常,经16~36小时全部恢复,经卫生学调查发现蛋炒饭使用的是前一天的剩饭

为了预防这种食物中毒的发生,食物食用前须彻底加热,一般应为

A:100℃加热5分钟 B:100℃加热10分钟 C:100℃加热20分钟 D:100℃加热30分钟 E:100℃加热1小时

某猪场哺乳猪和保育猪体温升高,耳部和臀部皮肤发紫且有出血点等,病情很快蔓延,部分迅速死亡,病死率达30%。剖检病猪可见喉头和膀胱出血,脾脏边缘梗死,扁桃体有坏死灶。

为防止此病在猪场内扩散,对未发病猪群采取的最适措施是

A:环境消毒 B:加强营养 C:停止引种 D:淘汰病猪 E:全群紧急免疫接种

某猪场育肥猪发病,体温达40℃以上,皮肤发黄,皮肤指压褪色,生长缓慢,出栏延迟。剖检病变有贫血;全身皮肤、黏膜、脂肪和脏器显著黄染;肝脏肿大、质脆,呈土黄色;胆囊肿大,含有浓稠的胶冻样胆汁。从病猪耳静脉采血后进行鲜血压片镜检,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呈菠萝状、锯齿状、星状等不规则形态。

将发病猪肝脏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后镜检可见

A:胞浆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沉着 B:胞浆中颗粒呈黑色,大小不一的非结晶性颗粒状结构 C:针形或菱形的结晶 D:肝内小胆管和毛细胆管扩张,充满黄棕色的颗粒 E:胞浆中沉着有蓝色颗粒状或片块结晶

某猪场大小猪突然出现发病,传播迅速,病猪还有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状,有的猪跛行明显,有的表现蹄壳变形或脱落,病猪卧地不能站立。有的猪在鼻镜、吻突、乳房、乳头等处皮肤出现大小不一,豌豆大小的水疱,水疱充满清朗或微浊的浆液性液体,水疱很快破溃,露出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形成烂斑,死亡率较低,一般不超过3%,有的发病仔猪出现死亡。剖检死亡猪,心包膜有弥散性出血点,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心肌松软似煮熟状。

发病应立即

A:上报疫情 B:隔离 C:封锁 D:扑杀 E:消毒

某小型猪场,部分猪出现极度口渴、黏膜潮红、呕吐、兴奋不安、转圈、肌肉痉挛、全身震颤等症状,这些神经症状周期性发作。此外,病猪呈犬坐姿势,后期四肢瘫痪,昏迷不醒,有的衰竭而死。

抽搐发作时,病猪体温

A:不变 B:轻度降低 C:轻度升高 D:高热不退 E:快速下降

某猪场大小猪突然发病,传播迅速,病猪表现为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有的猪跛行明显,表现为蹄壳变形或脱落,病猪卧地不起,不能站立。部分病猪在鼻镜、吻突、乳房、蹄部等处皮肤上出现豌豆至蚕豆大小水疱,水疱内充满浆液性液体,水疱很快破溃,露出边缘整齐的红色糜烂面,形成烂斑。部分发病仔猪出现死亡,剖检死亡仔猪,发现心包膜有弥散性出血点,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心肌松软似煮肉样。

对该群病猪采取的措施是

A:隔离治疗 B:扑杀 C:接种疫苗 D:抗病毒药物治疗 E:抗生素治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