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8岁,因“腹部饱胀,食欲减退”来诊。查体:上腹部触及包块。胃镜:胃底部前壁占位,局灶性黏膜溃疡。大体检查:肿瘤5.8 cmx6.9 cm,切面灰白,灰红色,界限清楚。组织学检查:肿瘤由胖梭形细胞组成,条索状排列,间质中等量,部分呈变性坏死。细胞核分裂象5个/50HPF。

为明确诊断,需补充的实验室检查有(提示 该患者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34(+),CD117(-)。)

A:血清CEA B:KIT基因突变检测 C:BRAF基因突变检测 D:PDGFRa基因突变检测 E:EGFR扩增检测 F:免疫组织化学DOG1检查

用于胰疾病的生物化学检查项目较多,如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应掌握各自在胰腺炎辅助诊断中的价值,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有关胰腺炎生物化学检验错误的是

A:持久的空腹血糖高于10 mmol/L反映胰腺坏死,提示预后不良 B:高胆红素血症可见于少数患者,多于发病后4~7 d恢复正常 C:血清AST,LDH可增加 D:低血钙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平行 E:急性胰腺炎时不可能可出现高三酰甘油血症

 患者女,29岁,既往身体健康,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而就诊。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查结果: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阳性。尿沉渣显微镜镜检示: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0~4个/HPF,肾小管上皮细胞(++)。

下一步可能需要进行的实验室检查是

A:内分泌检查 B:血常规检查 C:肾功能检查 D:尿细菌培养 E:免疫学检查 F:肾超声检查

 患者女,29岁,既往身体健康,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而就诊。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查结果: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阳性。尿沉渣显微镜镜检示: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0~4个/HPF,肾小管上皮细胞(++)。

尿干化学分析仪红细胞检查结果阳性,其可能原因是尿液中含有

A:氧化剂 B:亚硝酸盐 C:肌红蛋白 D:大量细菌 E:大量VitC F:还原剂

 患者男,62岁,体检。既往无特殊病史。胸部X线,B型超声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尿常规,生化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但化学法粪隐血试验阳性。

受检者胶体金法粪隐血试验呈阳性,则应考虑的诊断或进一步检查是

A:脂肪泻 B:痔疮出血 C:消化道溃疡 D:消化道肿瘤 E:肠镜检查 F:肠套叠

 患者女,39岁,因尿急,尿频,尿痛就诊。实验室检查结果:血WBC 12.6x10/L,中性粒细胞0.89;尿干化学检查:WBC (+++),RBC (+),NIT (+),pH 6.0,其余检查项目(-)。尿沉渣检查结果见图4。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为进一步确诊,应进行

A:肾功能检查 B:尿细菌培养 C:尿Addis计数 D:尿β2-微球蛋白测定 E:尿沉渣染色检查

某女性患者,48岁,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改良根治术后,6个周期CAF化学治疗后2年,T2N0M0,ER(-),PR(-),HER-2(+)。右侧胸壁有1结节,1.0 cm×1.0 cm×0.5 cm,细针穿刺活检发现癌细胞。进一步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或其他部位转移。

诊断为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学治疗后胸壁复发,治疗首选

A:化学治疗 B:放射治疗 C:内分泌治疗 D:靶向治疗 E:手术切除

某女性患者,66岁,体检发现粪便OBT化学法阳性。患者无胃病史,未服用任何药物,查体、X线、B超、心电图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血液生化、尿常规等检查正常。

患者素食3d后复查,粪便OBT仍为阳性。如无法排除非特异性反应,从实验检查的角度应考虑

A:选择血红蛋白荧光测定法 B:选择胶体金单克隆法 C:化学法和免疫法 D:选择放射性核素法 E:选择转铁蛋白法

某女性患者,66岁,体检发现粪便OBT化学法阳性。患者无胃病史,未服用任何药物,查体、X线、B超、心电图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血液生化、尿常规等检查正常。

患者素食3d后复查,粪便OBT仍为阳性。如无法排除非特异性反应,从实验检查的角度应考虑

A:选择血红蛋白荧光测定法 B:选择胶体金单克隆法 C:化学法和免疫法 D:选择放射性核素法 E:选择转铁蛋白法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