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规模化种猪场母猪出现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弱仔、死胎率达60%;哺乳仔猪体温升高至40℃以上,呼吸困难,耳朵发紫,眼结膜炎,3周内死亡率达70%。

如果该猪群并发猪圆环病毒病,最合适的病原学检测病料是

A:病仔猪尿液 B:病仔猪粪便 C:病仔猪淋巴结 D:病仔猪胃肠组织 E:病仔猪口鼻分泌物

某猪场哺乳猪和保育猪体温升高,耳部和臀部皮肤发紫且有出血点等,病情很快蔓延,部分迅速死亡,病死率达30%。剖检病猪可见喉头和膀胱出血,脾脏边缘梗死,扁桃体有坏死灶。

进一步检查,发现部分新生仔猪出现先天性震颤。此病可能是

A:猪瘟 B:伪狂犬病 C:乙型脑炎 D:猪细小病毒病 E:猪圆环病毒病

某猪场断奶仔猪和保育猪出现发病,主要表现体温40~42.5℃,食欲下降,厌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咳嗽,腹式呼吸,关节肿胀,跛行甚至瘫痪,背毛粗乱,苍白贫血,眼睑周围皮下水肿,眼结膜变红,耳部皮下、腹部皮下水肿,耳尖发紫,耳朵、四肢内侧发绀,背部毛孔有针尖样出血,两后腿之间腹部皮肤有大量蓝紫色斑点。发病后常呈慢性经过,通常发病2~5天出现死亡,个别猪突然死亡,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剖检可见多发性纤维素性或浆液性脑膜炎、胸膜炎、心肌炎、腹膜炎、关节炎、间质性肺炎、心包炎,形成"绒毛心"典型症状(病程较长时),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

此病病原可能是

A:巴氏杆菌 B:猪丹毒杆菌 C: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D:副猪嗜血杆菌 E:链球菌

2008年5月某猪场、50日龄左右仔猪突然发病,体温42℃左右,不食,精神沉郁,喜卧,全身皮肤发红,特别是耳部皮肤发红明显,2~3d呈紫色,呼吸困难,粪便基本正常病后期不能站立,有明显的神经症状,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死亡率可达60%

此病可能是

A:猪瘟 B:猪肺疫 C:猪丹毒 D:猪链球菌病 E:猪高热病

某猪场断奶仔猪和保育猪出现发病,主要表现为体温40~42.5℃,食欲下降,厌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咳嗽,腹式呼吸,关节肿胀,跛行甚至瘫痪,背毛粗乱,苍白贫血,眼睑周围皮下水肿,眼结膜变红,耳部皮下、腹部皮下水肿,耳尖发紫,耳朵、四肢内测发绀,背部毛孔有针尖样出血,两后腿之间腹部皮肤有大量蓝紫色斑点。发病后常呈慢性经过,通常发病2~5d后出现死亡,个别猪突然死亡,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剖检可见多发性纤维素性或浆液性脑膜炎、胸膜炎、心肌炎、腹膜炎、关节炎、间质性肺炎、心包炎,形成"绒毛心"典型症状(病程较长时),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

此病可能是

A:猪肺疫 B:猪丹毒 C: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D:副猪嗜血杆菌病 E:猪圆环病毒病

两只散养架子猪,患病20d,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竭,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耳端、尾尖及四肢上有紫斑或坏死痂等症状。体温时高时低,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两只猪所患疾病可能是

A:猪瘟 B:仔猪副伤寒 C:猪丹毒 D:猪肺疫 E: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某村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后,该村应采取以下措施,除了。()

A:扑杀所有病猪和同群猪; B:扑杀全村所有圈舍的生猪; C:对未发病的相对独立圈舍的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强化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测; D:对病死猪、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

猪副嗜血杆菌病常被称为蓝耳病和()的指示病。

A:猪丹毒 B:猪瘟 C:圆环病毒病 D:仔猪副伤寒

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应()处置。

A:对发病场/户实施隔离、监控,禁止生猪及其产品和有关物品移动; B:对发病场/户内外环境实施严格消毒措施; C:对病死猪、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D:对可疑污染进行消毒。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