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8岁。2年多来反复出现粘液脓血便,同时伴有腹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1周来再犯,有低热,乏力和双膝关节痛。查体:轻度贫血貌,双下肢可见结节性红斑,腹平软,左下腹有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活跃,化验粪便常规有大量WBC和RBC。

该患者的肠外表现是

A:消瘦 B:贫血 C:结节性红斑 D:低蛋白血症

患儿女,12岁,因“发热,腹痛伴黏液脓血粪1个月”来诊。曾在当地医院按“肠炎”予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既往史无特殊。查体:T38.5℃,P110次/min,R24次/min,BP90/50mmHg;体重25kg;口唇稍苍白,口腔黏膜散在阿弗他溃疡;HR110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3~4次/min;肛周未见病变。

目前主要考虑的疾病为(提示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肠镜:回肠末端散在阿弗他溃疡,黏膜呈结节样改变,回盲部及升结肠肠腔狭窄,黏膜呈卵石样改变,局部见纵形溃疡,横,降,乙状结肠散在纵形,不规则形溃疡以及息肉样改变。肠镜病理: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黏膜灶性糜烂,黏膜固有层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见少许非干酪样肉芽肿形成。胃镜病理:胃,十二指肠黏膜固有层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A:溃疡性结肠炎 B:肠结核 C:肠淋巴瘤 D:克罗恩病 E:肠阿米巴病 F:贝赫切特综合征

某患者由于盆腔脓肿手术,发现回盲部有一瘘管,切除的结肠肠管黏膜面可见鹅卵石样改变,多个纵行性裂隙存在。

镜检示:肠壁全层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细胞浸润,可见狭长的溃疡,边缘见非干酪性肉芽肿结构(如图),应首先考虑的疾病为 ( )

A:肠伤寒 B:Crohn病 C:肠结核 D:细菌性痢疾 E:溃疡性结肠炎

某女,31岁,经常脐周疼痛,腹泻,每天大便5~6次,间歇发热,消瘦,查体有右下腹压痛,X线检查发现右侧肠管和左侧脾区肠管呈绳状。

该病人肠病变的部位主要在

A:升结肠 B:空肠 C:回肠远端 D:降结肠 E:乙状结肠

某猪场12~15日龄仔猪发生腹泻,排出灰白色糊状粪便,有腥臭味,发病率35%,死亡率5%。尸体外表苍白、脱水、消瘦。剖检见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粪便接种麦康凯培养基长出红色菌落。此病最可能是

A:仔猪大肠杆菌病 B:仔猪沙门氏菌病 C:仔猪梭菌性肠炎 D:猪传染性胃肠炎 E:伪狂犬病

一奶牛,2.5岁,腹泻半年左右,消瘦、衰竭死亡。剖检见回肠的浆膜和肠系膜显著水肿,肠黏膜显著增厚,并发生硬而弯曲的皱襞,黏膜灰黄色。肠系膜淋巴管肿大呈索状,淋巴结肿大变软、切面湿润,有黄白色病灶,但不呈干酪样

此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牛弓首蛔虫病 B:副结核病(副结核性肠炎) C:肝片形吸虫病 D: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E:慢性消化不良

一奶牛,2.5岁,腹泻半年左右,消瘦、衰竭死亡。剖检见回肠的浆膜和肠系膜显著水肿,肠黏膜显著增厚,并发生硬而弯曲的皱襞,黏膜灰黄色。肠系膜淋巴管肿大呈索状,淋巴结肿大变软、切面湿润,有黄白色病灶,但不呈干酪样

进一步确诊最简单实用的检查方法是

A:血常规检查 B:病理组织切片检查 C:刮取直肠黏膜涂片抗酸染色后镜检 D:B超检查 E:X线透视

多雨季节,一批10月龄奶牛,陆续发病,体温升至40.5℃,瘤胃蠕动及反刍停止,肠蠕动增强,排带血稀便,有恶臭。有的发病几天后,粪便全部为血液,体温下降,极度贫血和衰弱而死。有的在发病后3~5d渐好转,但长期腹泻、消瘦、贫血。有的病牛有时伴发神经症状。剖检病死牛发现盲肠、结肠和回肠后段处肠黏膜充血、水肿,有出血斑和弥散性出血点,肠腔中含大量血液

如果取死牛肠黏膜抹片镜检,发现香蕉形虫体和圆形卵囊,其病原可能是

A:孢子虫 B:泰勒焦虫 C:巴贝斯虫 D:球虫 E:吸虫

某猪场12~15日龄仔猪发生腹泻,排出灰白色糊状粪便,有腥臭味,发病率35%,死亡率5%。尸体外表苍白、脱水、消瘦。剖检见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粪便接种麦康凯培养基长出红色菌落。该病最可能是()

A:仔猪大肠杆菌病 B:仔猪沙门氏菌病 C:仔猪梭菌性肠炎 D:猪传染性胃肠炎 E:伪狂犬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