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鉴定是将细菌生化反应模式转化为数字模式,通过计算待检细菌对系统中每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率总和,以鉴定百分率(%ID)表示每种菌的可能性,对微生物数码分类鉴定结果的解释采用相应的评判标准,分为最佳鉴定,很好的鉴定,好的鉴定和不能接受的鉴定。
下列鉴定结果为最佳鉴定的是
A:%ID≥99.9和T≥0.75 B:%ID为99.0~99.8 C:%ID为99.0~99.8,T≥0.25 D:%ID为80.0~89.9 E:头3个条目的和<80.0
数码鉴定是将细菌生化反应模式转化为数字模式,通过计算待检细菌对系统中每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率总和,以鉴定百分率(%ID)表示每种菌的可能性,对微生物数码分类鉴定结果的解释采用相应的评判标准,分为最佳鉴定,很好的鉴定,好的鉴定和不能接受的鉴定。
下列鉴定结果为很好鉴定的是
A:%ID≥99.9和T≥0.75 B:%ID为99.0~99.8 C:%ID为99.0~99.8,T≥0.25 D:%ID为80.0~89.9 E:头3个条目的和<80.0
数码鉴定是将细菌生化反应模式转化为数字模式,通过计算待检细菌对系统中每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率总和,以鉴定百分率(%ID)表示每种菌的可能性,对微生物数码分类鉴定结果的解释采用相应的评判标准,分为最佳鉴定,很好的鉴定,好的鉴定和不能接受的鉴定。
下列鉴定结果为好的鉴定的是
A:%ID≥99.9和T≥0.75 B:%ID为99.0~99.8 C:%ID为99.0~99.8,T≥0.25 D:%ID为80.0~89.9 E:头3个条目的和<80.0
数码鉴定是将细菌生化反应模式转化为数字模式,通过计算待检细菌对系统中每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率总和,以鉴定百分率(%ID)表示每种菌的可能性,对微生物数码分类鉴定结果的解释采用相应的评判标准,分为最佳鉴定,很好的鉴定,好的鉴定和不能接受的鉴定。
下列鉴定结果为不能接受的鉴定是
A:%ID≥99.9和T≥0.75 B:%ID为99.0~99.8 C:%ID为99.0~99.8,T≥0.25 D:%ID为80.0~89.9 E:头3个条目的和<80.0
数码鉴定是将细菌生化反应模式转化为数字模式,通过计算待检细菌对系统中每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率总和,以鉴定百分率(%ID)表示每种菌的可能性,对微生物数码分类鉴定结果的解释采用相应的评判标准,分为最佳鉴定、很好的鉴定、好的鉴定和不能接受的鉴定。
以下鉴定结果为最佳鉴定的是
A:%ID≥99.9和T≥0.75 B:%ID为99.0~99.8 C:%ID为99.0~99.8,T≥0.25 D:%ID为80.0~89.9 E:头3个条目的和<80.0
数码鉴定是将细菌生化反应模式转化为数字模式,通过计算待检细菌对系统中每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率总和,以鉴定百分率(%ID)表示每种菌的可能性,对微生物数码分类鉴定结果的解释采用相应的评判标准,分为最佳鉴定、很好的鉴定、好的鉴定和不能接受的鉴定。
以下鉴定结果为很好鉴定的是
A:%ID≥99.9和T≥0.75 B:%ID为99.0~99.8 C:%ID为99.0~99.8,T≥0.25 D:%ID为80.0~89.9 E:头3个条目的和<80.0
数码鉴定是将细菌生化反应模式转化为数字模式,通过计算待检细菌对系统中每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率总和,以鉴定百分率(%ID)表示每种菌的可能性,对微生物数码分类鉴定结果的解释采用相应的评判标准,分为最佳鉴定、很好的鉴定、好的鉴定和不能接受的鉴定。
以下鉴定结果为好的鉴定的是
A:%ID≥99.9和T≥0.75 B:%ID为99.0~99.8 C:%ID为99.0~99.8,T≥0.25 D:%ID为80.0~89.9 E:头3个条目的和<80.0
数码鉴定是将细菌生化反应模式转化为数字模式,通过计算待检细菌对系统中每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率总和,以鉴定百分率(%ID)表示每种菌的可能性,对微生物数码分类鉴定结果的解释采用相应的评判标准,分为最佳鉴定、很好的鉴定、好的鉴定和不能接受的鉴定。
以下鉴定结果为不能接受的鉴定是
A:%ID≥99.9和T≥0.75 B:%ID为99.0~99.8 C:%ID为99.0~99.8,T≥0.25 D:%ID为80.0~89.9 E:头3个条目的和<80.0
某一细菌,根据初步生化反应和试探性诊断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可初步鉴定为志贺菌属。
作进一步生化反应,需与其鉴定的细菌是
A:无动力的伤寒沙门菌 B:大肠埃希菌 C:变形杆菌 D:霍乱弧菌 E:枸橼酸杆菌
某一细菌,根据初步生化反应和试探性诊断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可初步鉴定为志贺菌属。
凡生化反应符合志贺菌属特征,且与志贺菌属4种多价血清及某一单价血清呈阳性凝集反应,进一步进行的试验是
A:血清学分型鉴定 B:兔肠段结扎试验 C:平板毒力试验 D:小白鼠毒力试验 E:豚鼠角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