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病变中,主要有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两种吞噬细胞,其中巨噬细胞形态和名称可多种多样。
如图为肠伤寒镜下观,箭头所指吞噬了伤寒杆菌,红细胞及细胞碎片的大细胞,我们称之为 ( )

A:伤寒细胞 B:类上皮细胞 C:异物巨细胞 D:巨噬细胞 E:泡沫细胞
不同的组织和细胞再生能力不一样。
增生能力最差的细胞是
A:神经元细胞 B:神经胶质细胞 C:神经纤维细胞 D:施万细胞 E:神经小胶质细胞
患者,男性,66岁,患肝硬化已4年,近日发现牙龈出血,夜间睡眠时流涎呈粉红色,皮肤有许多出血点,且有尿频,尿急,经检查后确认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减少,伴泌尿系感染。
全血细胞是指
A:淋巴,嗜酸性粒细胞 B:杆状核及嗜碱性粒细胞 C: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 D:淋巴及单核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
患者,男性,2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口周出现疱疹。自服阿莫西林治疗后效果不佳,后来医院急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8x10
/L,红细胞3.02x10
/L,血小板70x10
/L。骨穿示:分类不明的原始细胞约18%。
患者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
后,立即开始接受化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疗过程分为诱导缓解及巩固强化两个阶段 B:诱导缓解多采用联合化疗,优点是各药物作用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且有协同作用,各药物副作用不重叠 C:化疗给药时剂量要充足,第一次缓解愈早愈彻底,则缓解期愈长,生存期亦愈长 D:缓解后治疗的目的是继续消灭体内残存的白血病细胞,防止复发,延长缓解期,争取治愈 E:中枢神经系统是白血病髓外复发的常见部位,多由于化疗药物剂量不足或疗程不够所致
Ⅱ型干扰素是由抗原作用于人的何种细胞产生的
A:粒细胞 B:白细胞 C:T细胞 D:B细胞 E:纤维细胞
能够作用于正常细胞使之产生抗病毒蛋白的免疫分子是
A:白细胞介素 B:干扰素 C:补体 D:抗体 E: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因子可根据靶细胞分类,作用于产生细胞自身的称为()
A:效应因子 B:旁分泌因子 C:内分泌性因子 D:调节因子 E:自分泌性细胞因子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机制是()。
A:作用于受感染细胞后,使细胞产生抗病毒作用 B:直接灭活病毒
能够作用于正常细胞使之产生抗病毒蛋白的免疫分子是()。
A:白细胞介素 B:干扰素 C:补体 D:抗体 E:集落刺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