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红细胞起源于 ( )
A:脾脏 B:淋巴 C:肝脏 D:肾脏 E:骨髓造血干细胞
患者男,68岁,主诉发热,咽喉痛,肌肉酸痛。血液一般检查:白细胞计数4.4x10
/L,淋巴细胞0.67,中性粒细胞0.29,嗜酸粒细胞0.03,嗜碱粒细胞0.01,红细胞计数5.1x10
/L,血小板计数168x10
/L。
血液一般检查异常的参数是
A:白细胞计数 B:嗜酸粒细胞分类 C:淋巴细胞分类 D:红细胞计数 E:血小板计数
患者男性40岁,持续性高热1周,剧烈头痛,咳嗽,躁动不安,时常不认人,昼轻夜重。查:T40℃,颈硬,克氏征(+),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外,细胞数与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血液涂片发现恶性疟原虫。
本患者在疾病进程中出现了血压升高,尿蛋白(+++),尿红细胞4~5个/HP应考虑为
A:疟疾并发尿路感染 B:疟疾并发急性肾盂肾炎 C:疟疾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 D:疟疾并发肾病综合征 E:抗虐药的不良反应
自身输血提供了大量血液的来源,可以有效缓解血液紧张的状况,但对患者总血容量的估计和可采集血液剂量的计算至关重要。
有关血液采集量理论计算公式BL=2BV(HO-Hf)/(HO+Hf)解释不正确的是
A:BL为血液采集量 B:BV为血液采集前患者血容量 C:HO为血液采集前患者血细胞比容值 D:血液采集后期望血细胞比容值一般为0.35 E:Hf为血液采集后期望血细胞比容值
自身输血提供了大量血液的来源,可以有效缓解血液紧张的状况,但对患者总血容量的估计和可采集血液剂量的计算至关重要。
有关血液采集量理论计算公式BL=2BV(HO-Hf)/(HO+Hf)解释正确的是
A:BL为血液采集量 B:BV为血液采集前患者血容量 C:HO为血液采集前患者血细胞比容值 D:血液采集后期望血细胞比容值一般为0.35 E:Hf为血液采集后期望血细胞比容值
患者,青年男性,左眼急性突出伴发热,眼部红肿有压痛。血液血白细胞分类检查提示中性粒细胞数增加。
并发症不包括
A:化脓性脑膜炎 B:眼内炎 C:眶内脓肿 D:败血症 E:海绵窦血栓
自身输血提供了大量血液的来源,可以有效缓解血液紧张的状况,但对患者总血容量的估计和可采集血液剂量的计算至关重要。
有关血液采集量理论计算公式BL=2BV(HO-Hf)/(HO+Hf)解释错误的是
A:BL为血液采集量 B:BV为血液采集前患者血容量 C:HO为血液采集前患者血细胞比容值 D:血液采集后期望血细胞比容值一般为0.35 E:Hf为血液采集后期望血细胞比容值
关于血液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是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B:组织液源于血液,并与细胞外液发生交换,终又回归血液。 C:血液具有运输功能、缓冲作用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D:血液可保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E:尿液也来源于血液。
巨噬细胞来源于血液中的()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