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5岁,行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医师给予其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所使用的方案是:术后立刻给予吗啡负荷量2mg,持续剂量1mg/h,冲击(弹丸)剂量0.5mg/次,锁定时间10min。

静脉PCA是术后镇痛的首选方法,其优点是

A:程序锁定可避免药物的作用过度叠加导致药物过量 B:与肌内注射阿片类药物相比,可减少缺乏镇痛药知识的不足 C:术后立刻负荷剂量可避免术后镇痛出现空白期 D:术后镇痛药量明显减少 E:避免术后医师处方镇痛药和给镇痛药之间的忍痛过程 F:吗啡是静脉PCA常用的药物

患者男,45岁,行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医师给予其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所使用的方案是:术后立刻给予吗啡负荷量2mg,持续剂量1mg/h,冲击(弹丸)剂量0.5mg/次,锁定时间10min。

该患者术后安静时镇痛效果尚可,但活动时仍有明显的运动痛,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A:不予处理 B:连续给予2~3次冲击剂量 C:静脉或肌内注射帕瑞昔布40mg D:静脉或肌内注射氟比洛酚酯50mg E:静脉注射小剂量__0.25~0.5mg/kg F:限制活动

患者男,45岁,行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医师给予其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所使用的方案是:术后立刻给予吗啡负荷量2mg,持续剂量1mg/h,冲击(弹丸)剂量0.5mg/次,锁定时间10min。

关于静脉PCA的配方,叙述正确的是

A:吗啡和曲马多是常用的镇痛药 B:该患者的配方是完全正确的 C:该患者的配方中冲击剂量过小,应为日剂量的1/12~1/15 D:也可将帕瑞昔布与吗啡一起泵注 E: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消炎药有镇痛相加或协同作用 F: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与纯激动剂联合使用也是适合的选择

女,25岁,反复血尿脓尿2年余,长期使用抗生素疗效不佳,曾尿培养3次,均未见细菌生长。

静脉肾盂造影示右肾上部肾盏轻度虫蛀样改变,其处理原则为 ( )

A:中草药治疗半年 B:抗结核药物剂量加倍 C:大剂量使用抗生素3个月 D:尽早切除患肾 E:抗结核,休息,加强营养

 患者男,89岁,因“间断咳嗽,咳痰,气喘30 年,加重伴发热5d”来诊。患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0年,曾多次因咳嗽,咳痰,气喘加 重及发热住院。5d前再次发作。查体:T39.4℃ ,P102次/min,R24次/min,BP160/70mmHg;咽 部无充血,双肺满布高调哮鸣音,双下肺未闻及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 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WBC16.7x10 /L,N0.94;血气分析:pH7.375, PaO74mmHg,PaCO248mmHg,SaO94%;肝,肾 功能正常。胸部X线片:双下肺纹理增多,主动脉硬化。初步诊断: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予吸氧,拍背,雾化吸入,静脉滴 注头孢呋辛0.5g,12h1次;静脉滴注氨茶碱注射 液0.5g,每日1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注射液 80mg,8h1次;静脉推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每 日2次。4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症 状减轻,但气喘持续不能缓解;双肺仍满布哮鸣 音。3d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达38.2℃;胸部CT:右下肺感染。静脉滴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4.5g,8h1次;静脉滴注洛美沙星0.2g, 12h1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注射液,剂量调整为 120mg,8h1次,同时辅予强心(毛花苷C),利 尿(呋塞米)治疗。2d后体温正常,咳嗽,咳痰 ,气喘症状均缓解,甲泼尼龙减量1次,停用抗生素。复查胸部CT:右肺上,下叶及左肺下叶多发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大小不一,以右下肺明显 ,大者3.9cmx4.4cm,右上肺病灶内可见小弧形 透亮影。

进一步治疗方案是(提示肺泡灌洗液涂片发现有少量真菌菌丝,分叉成450。患者咳嗽,咳 痰加重,痰液为黏液脓痰,仍然为中,低度发热 。此前已经加用静脉滴注万古霉素1g,12h1次, 用药5d。)

A:继续原治疗 B:再次加用派拉西林/他唑巴坦 C:停用抗生素,观察 D:加用二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 E:加用伏立康唑 F:加大万古霉素剂量

 患者男,89岁,因“间断咳嗽,咳痰,气喘30年,加重伴发热5 d”来诊。患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0年,曾多次因咳嗽,咳痰,气喘加重及发热住院。5 d前再次发作。查体:T 39.4 ℃,P 102次/min,R 24次/min,BP 160/70 mmHg;咽部无充血,双肺满布高调哮鸣音,双下肺未闻及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WBC 16.7x10/L,N 0.94;血气分析:pH 7.375,PaO2 74 mmHg,PaCO2 48 mmHg,SaO2 94%;肝,肾功能正常。胸部X线片:双下肺纹理增多,主动脉硬化。初步诊断: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予吸氧,拍背,雾化吸入,静脉滴注头孢呋辛0.5 g,12 h 1次;静脉滴注氨茶碱注射液0.5 g,每日1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注射液80 mg,8 h 1次;静脉推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每日2次。4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症状减轻,但气喘持续不能缓解;双肺仍满布哮鸣音。3 d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达38.2 ℃;胸部CT:右下肺感染。静脉滴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4.5 g,8 h 1次;静脉滴注洛美沙星0.2 g,12 h 1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注射液,剂量调整为120 mg,8 h 1次,同时辅予强心(毛花苷C),利尿(呋塞米)治疗。2 d后体温正常,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均缓解,甲泼尼龙减量1次,停用抗生素。复查胸部CT:右肺上,下叶及左肺下叶多发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大小不一,以右下肺明显,大者3.9 cmx4.4 cm,右上肺病灶内可见小弧形透亮影。

进一步治疗方案是(提示 肺泡灌洗液涂片发现有少量真菌菌丝,分叉成450。患者咳嗽,咳痰加重,痰液为黏液脓痰,仍然为中,低度发热。此前已经加用静脉滴注万古霉素1 g,12 h 1次,用药5 d。)

A:继续原治疗 B:再次加用派拉西林/他唑巴坦 C:停用抗生素,观察 D:加用二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 E:加用伏立康唑 F:加大万古霉素剂量

患者男性,55岁。左下脓肿胀不适,可见下肤浅静脉蜿蜒迂曲。左大腿内侧可扪及大隐静脉扩张,内踝处皮肤有浅褐色色素沉着。浅静脉瓣膜功能及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均阳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包括

A:静脉瓣膜发育不良 B:术后早期离床活动 C:血流缓慢 D:血液高凝状态 E:腹压增高 F:血管内膜损伤

患者男,40岁。精神分裂症病史10年,近两个月服用大剂量氯氮平治疗,3天来发热,畏寒,39.5℃,查血常规:WBC0.4x10/L,经积极地应用白细胞成分血,肌内注射白细胞药物,静脉输入抗生素治疗,症状逐渐减轻,但第7天,出现大便次数增多,6~7天后,自述肛门周围疼痛,查大便涂片,为白色念珠菌生长;肛指检查:肛周可触及4~5cm大小的肿物,有波动感。

此时最恰当的治疗选择是

A:继续抗生素治疗 B:理疗 C:切开引流 D:免疫治疗 E:敷中药膏

患者,男,56岁,肝硬化。因使用大剂量排钾利尿剂后,并发肝性脑病,出现烦躁不安,夜间失眠,定向力和理解力均障碍。

该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关键是大剂量利尿后引起了

A:肠道氨吸收增加 B:脑血供不足 C:肝脏血供进一步减退 D:低钾血症 E:低钠血症

某患者男性,42岁,因躯干、双下肢汽油火焰烧伤2小时入院,烧伤面积为60%,其中深Ⅱ度20%,Ⅲ度40%,入院后立即给予补液及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入院第3天行手术切痂自体微粒皮加大张异体皮移植术。术后因患者发热,给予持续大剂量广谱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术后第8天,病人突然高热,寒战,体温高达40℃,出现神志淡漠,嗜睡及休克,白细胞计数25×10/L。

对于抗生素的选择,下列哪一个是正确的

A:头孢他啶 B:他唑巴坦 C:两性霉素B D:庆大霉素 E:青霉素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