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5岁。高热,右上腹痛10天。查体:急性病容,体温39℃,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肝大。化验:白细胞18x10
/L,中性粒细胞90%。B超检查提示肝脓肿。
体格检查时,肝大特点是
A:肝大,质硬,表面高低不平,无触痛 B:肝大,质韧,黄疸,胆囊不肿大 C:肝大,质软,表面光滑,胆囊不大,脾大,无触痛,有腹水 D:肝大,质软,黄疸,胆囊肿大,脾不大,无腹水 E:肝大,质软,表面光滑,有触痛,局部皮肤凹陷性水肿
女性,35岁,高热,右上腹痛10天。查体:急性病容,体温39℃,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肝大。化验:白细胞18x10
/L,中性粒细胞90%。B超检查提示肝脓肿。
体格检查时,肝大特点是
A:肝大,质硬,表面高低不平,无触痛 B:肝大,质韧,黄疸,胆囊不肿大 C:肝大,质软,表面光滑,胆囊不大,脾大,无触痛,有腹水 D:肝大,质软,黄疸,胆囊肿大,脾不大,无腹水 E:肝大,质软,表面光滑,有触痛,局部皮肤凹陷性水肿
患者,男性,60岁,上腹部不适2个月,近3周来皮肤发黄,瘙痒来门诊就医,不发热。查体:腹平软,无压痛,上腹部可扪及肿大胆囊。
如B超提示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囊肿大,未见结石,胰头大小正常,尿胆红素(+++),则首先应考虑为
A:壶腹周围癌 B:慢性胰腺炎 C:黄疸型肝炎 D:肝内毛细胆管炎 E:硬化性胆管炎
某女,44岁,既往健康,近二个月出现巩膜、皮肤黄染,呈进行性加重,无腹痛,略消瘦,体检见:肝肋下可触及,右上腹扪及肿大之胆囊,无触痛,无发热。
B超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则梗阻部位可能在
A:第一肝门处 B:Vater壶腹周围 C:胆总管下端 D:第二肝门处 E: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处
某急诊患者,男,56岁,近两周来明显食欲不振、腹胀、厌油、乏力、恶心呕吐,发热,畏寒,因黄疸三天并逐渐加深来就诊,肝功检查ALT为1073U/L,血清胆红素为126μmol/L,AST/ALT>1。超声检查见肝脏肿大,回声粗糙,减低,肝内胆管内径为3mm,胆总管内径为7mm,壁厚,毛糙。胆囊影像显示欠清,胆囊壁明显增厚,内腔明显变小,内容物为弱回声光点。
肝源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鉴别的关键在于
A:肝脏是否增大 B:胆道系统是否扩张 C:胆囊是否增大 D:脾脏是否增大 E:胆囊内是否出现结石 F:胆管壁是否增厚
一急诊患者,男性,56岁,近两周来明显食欲不振、腹胀、厌油、乏力、恶心呕吐,发热,畏寒,因黄疸三天并逐渐加深来就诊,肝功检查ALT为1073U/L,血清胆红素为126μmol/L,AST/ALT>1。超声检查见肝脏肿大,回声粗糙,减低,肝内胆管内径为3mm,胆总管内径为7mm,壁厚,毛糙。胆囊影像显示欠清,胆囊壁明显增厚,内腔明显变小,内容物为弱回声光点。
肝源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鉴别的关键在于
A:肝脏是否增大 B:胆道系统是否扩张 C:胆囊是否增大 D:脾脏是否增大 E:胆囊内是否出现结石 F:胆管壁是否增厚
40只2月龄的本地黄兔,每只体重1kg左右,第5天死亡4只,第6天死亡10只,第7天送了5只濒死幼兔到某兽医站化验室解剖检查。据畜主介绍,病兔均在很短时间内忽然发病死亡,死亡前几小时采食、饮水、行动还很正常,有的未见任何前期征兆而突然死亡,曾用土霉素、磺胺类药物、恩诺沙星等进行防治,均未见明显效果。病兔精神委顿、食欲减退,皮毛粗乱,眼鼻分泌物增多,体温升高,贫血,下痢,肛门周围粪便沾污,腹围膨大,肝区触诊有疼痛反应,黏膜黄疸。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头向后仰,尖叫,极度消瘦,最后衰竭而死亡
如检查发现大部分肝脏肿大,表面有黄白色小结节。胆囊肿大,胆汁浓稠色淡;空肠有大量气体,肠壁增厚,黏膜潮红肿胀,散布点状出血,有多量黏液,膀胱充盈,尿液呈黄色。还要做的检查是
A:血红蛋白含量检测 B:饲料铁、钴含量检测 C:尿液检查 D:脑组织电镜检查 E:肝结节显微病理检查
肝脏进行性肿大,质硬,结节感,应诊断为( )
A:肝癌 B:肝脓肿 C:淤血性肝大 D:肝炎 E:肝硬化
某兔场4月龄兔突然出现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被毛无光泽,喜卧不喜动,严重腹泻等症状,个别兔腹围增大,肝区触诊敏感,粪便检查发现大量卵囊。
病兔肝脏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
A:大量结节性病灶,沿胆小管分布 B:圆形坏死性病灶,散在分布 C:肝脏肿大出血,肝实质内有孔道 D:肝瘀血、肿大,表面有灰白色条纹 E:化脓性胆管炎或肝脓肿,胆囊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