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柱下桩基承台,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顶标高为-3.640m,桩长16.5m,桩径500mm,桩端进入持力层中砂1.50m。土层参数见图6.4.2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3.310m,采用半敞口钢管桩,其隔板n=2,外径d=0.5m。采用敞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其外径为500mm,内径为300mm。试问:确定该空心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kN)最接近下列()项。 
A:880 B:850 C:800 D:780
我国目前还没有压力容器热处理标准,一般可参考()。
A:GB12337; B:GB150%; C:JB/T4709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中规定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应符合()的规定。(条款8.8.7)
A: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150 B:《钢制球形容器》GB12337 C:国家现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D:《低温绝热压力容器》GB18442
观察下列图形:按照这样的规律,第n个图形有 个★.

解:由图可知,第一个图形中共有3+1个;
第二个图形中共有3×2+1个;
第三个图形中共有3×3+1个;
第四个图形中共有3×4+1个;
…
则第n个图形共有3×n+1个.
故答案为:3n+1.
下列实验操作或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①可用于分离二氧化锰和水
B:②滴瓶中的滴管用毕即插回
C:③利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D:④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即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请欣赏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漫画的寓意(30字以内)。

寓意:
揭示了现行教育体制中一些违背学生学习规律的现象。(或:基础教育中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两答案均可,意思对即可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25.以下是一幅有关“碰瓷”的漫画。近几年,“碰瓷”现象越来越多,“碰瓷”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变得越来越敏感。据说,清朝末年的一些没落的八旗子弟,手捧“名贵”赝品瓷器,故意让人“碰”碎,借机敲诈勒索。久而久之,人们就称这种行为为“碰瓷”。

请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①请描述你看到的这幅图画。要求内容充实,语言生动。
②请针对近年频繁发生的“碰瓷”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有理有据。
③如果你是驾车人,被“碰瓷”,你该如何处理。要求内容具体,措施合理合法。
很多情况下,只要坚持报警,碰瓷者会悄悄遛之大吉,车主不能怕麻烦。在警察到达现场后,如果当事人认为对方存在碰瓷嫌疑,可以私下告知交警。如果对方的确是经常犯事的碰瓷车或碰瓷者,在交警部门的系统里会有相应的记录,交警会对对方车辆车牌进行调查。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内容贴近生活,考查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能谈出自己的看法,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即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在
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
,且满足
(Ⅰ)求角A.的大小;
(Ⅱ)若
求
的面积.
解:(Ⅰ)
由正弦定理得……………………………2分
得
………………………………………………4分
在中,
………………………………………………………………………5分
………………………………………………………………………6分
(Ⅱ)由余弦定理得:
即
……………………………………………………………8分
…………………………………………………………………………10分
…………………………………………12分
读下表,完成 甲、乙两地气温与降水量月分配情况
地点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甲(约52°N.) | 气温(℃) | 3.7 | 4.6 | 6.3 | 9.2 | 10.3 | 14.0 | 17.l | 17.9 | 15.1 | 11.0 | 6. 9 | 4.7 |
降水量(mm) | 72 | 61 | 48 | 65 | 69 | 59 | 74 | 67 | 65 | 71 | 83 | 69 |
乙(约43°S.) | 气温(℃) | 20.1 | 19.7 | 16.6 | 13.2 | 9.6 | 6.2 | 6.0 | 7.2 | 10.0 | 14.3 | 17.0 | 19.2 |
降水量(mm) | 9 | 13 | 17 | 12 | 14 | 12 | 14 | 12 | 13 | 16 | 13 | 15 |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特点及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地的年均温大于乙地 B:乙地春季气温低于秋季 C:乙地降水较少的形成因素主要是地形 D:甲地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深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读下表,完成 甲、乙两地气温与降水量月分配情况
地点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甲(约52°N.) | 气温(℃) | 3.7 | 4.6 | 6.3 | 9.2 | 10.3 | 14.0 | 17.l | 17.9 | 15.1 | 11.0 | 6. 9 | 4.7 |
降水量(mm) | 72 | 61 | 48 | 65 | 69 | 59 | 74 | 67 | 65 | 71 | 83 | 69 |
乙(约43°S.) | 气温(℃) | 20.1 | 19.7 | 16.6 | 13.2 | 9.6 | 6.2 | 6.0 | 7.2 | 10.0 | 14.3 | 17.0 | 19.2 |
降水量(mm) | 9 | 13 | 17 | 12 | 14 | 12 | 14 | 12 | 13 | 16 | 13 | 15 |
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最有可能是
A:甲地――日本北海道 B:乙地――南非高原 C:甲地――纽芬兰岛 D:乙地――巴塔哥尼亚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