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人奋迅感慨激厉之不暇”中,“不暇”之义为()
A:无空闲 B:来不及 C:赶不上 D:特别快
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苏轼的著名散文有()(),抒发了对历史上英雄事迹的感慨。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古诗十九首》中感慨人生失意、功业迟滞的是()
A:《涉江采芙蓉》 B:《迢迢牵牛星》 C:《迥车驾言迈》 D:《明月皎夜光》
早年的康有为写下了不少感慨时事、关心国家安危的诗篇,如()
A:《过虎门》 B:《感事》 C:《出都留别诸公》 D:《夜起》 E:《度辽将军歌》
感慨gǎn kǎi
梁思成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感慨: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的确,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首先发现,和世界那么多号称国际化大都市相比,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于是,人配衣服马配鞍一般,我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外观,于是便越来越倾心倾力地盖房子。城市建设仅仅沦为梁思成先生批评的住人的房子,恰恰淹没了人本身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主体性位置。
楼房可以是城市最为直接醒目的外观,重视它,也没什么错。但城市的本质从来都是人精神的外化。有多少不同的精神风貌,就会有多少不同的城市景观,并不只是豪华的外观所能够呈现的。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对这种美的理想追求,使得城市成为了人的精神的载体,并得以艺术性的外化和升华。在现代化的行进途中,城市精神,或日城市文化的体现,首先需要面对在城市建设中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而多建设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如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苏州贝聿铭新设计的博物馆等。
城市精神,或日城市文化的另一方面体现,还应该在于城市管理的大气,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对于下一代关怀方面。毋庸讳言,我们许多城市的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和公共天地,并没有真正充分地为公众服务,不少公园的门票一涨再涨,博物馆更是绝少对儿童免费开放。城市之所以不能够完全听凭经济的管理,还需要文化的领引,就在于文化更有益于世道人心以及对下一代心灵的滋润。城市管理中所体现的公共关怀丰富细致,是一座城市精神与文化品质的提升与彰显。
城市精神与文化,最终要落实在人的身上,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品质与风貌。人与城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说到底,重视城市精神的建设,其实关系着城市建设的最终归宿。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梁思成先生感慨的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是说城市建筑没有城市精神 B:城市建设中有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是说建筑质量低,规划不合理 C: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因为城市建筑流畅有精神美感 D:城市公园和博物馆向公众尤其是向孩子们开放,是良好城市精神的体现
回顾几十年的改革( ),他感慨良多。
A:里程 B:过程 C:路程 D: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