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不直"罪和"纵囚"罪,在《睡虎地秦墓竹简》所载律文中指:( )

A:罪应重而故意轻判为“纵囚” B:罪应轻而故意重判为“不直” C:应当论罪而故意不论罪为“不直” D:不应当论罪而故意论罪为“纵囚”

患者女性,45岁。咳嗽,咳嗽2个月,白色泡沫痰,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X线片示:右肺下野半圆形团块影,凸出于右心缘,基底与心包相连。侧位片团块位于前下纵隔。

常见的纵隔肿瘤有

A:神经源性肿瘤 B:胸腺瘤 C:骨肉瘤 D:畸胎瘤与皮样囊肿 E:纵隔囊肿 F:恶性淋巴瘤 G:胸骨后甲状腺肿

病历摘要:男性,35岁,主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一周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双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胸片示前上纵隔肿瘤。

有关纵隔的定义及分区的正确描述是:

A:纵隔是指两侧纵隔胸膜间器官和组织的总称 B:纵隔以胸骨上窝和第四胸椎下缘水平的连线分为上下两部分 C:气管心包前面的间隙为前纵隔 D:气管心包后面的间隙为后纵隔 E:以往的中纵隔称为内脏器官纵隔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3岁,主因左眼睑下垂一周入院。X线胸部正侧位片显示前上纵隔6x6cm肿物,边界清楚。

关于纵隔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A:纵隔是指两侧纵隔胸膜间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B:纵隔分区有很多方法 C:以胸骨上窝和第4胸椎下缘分为上下两部分 D:纵隔的前界为胸骨 E:纵隔的后界为脊柱

女性,65岁有刺激性咳嗽,偶有胸闷,午后低热37.5℃左右,伴盗汗,乏力等,查体:无明显异常,胸片示纵隔明显增宽,血常规检查正常。血沉60mm/h,结核菌素试验弱阳性。

淋巴瘤在纵隔中最常见的部位是 ( )

A:上纵隔 B:中纵隔 C:下纵隔 D:前纵隔 E:后纵隔

某女,66岁有刺激性咳嗽,偶有胸闷,午后低热,37.5℃左右,伴盗汗,乏力等,查体:无明显异常,胸片示纵隔明显增宽,血常规检查正常。血沉60mm/h,结核菌素试验弱阳性

淋巴瘤在纵隔中最常见的部位是

A:上纵隔 B:中纵隔 C:下纵隔 D:前纵隔 E:后纵隔

某男性患者,25岁,厨师。1小时前切菜时不慎切伤右手中指,伤后其掌指关节不能伸直,而指间关节仍可伸直

发生伤后掌指关节不能伸直,而指间关节仍可伸直的原因是什么

A:伸指肌腱断裂时将其止点所附着的骨骼撕脱,而指间关节因蚓状肌及骨间肌牵拉仍可伸直所致 B:伸指肌腱的中央束断裂,屈肌腱牵拉,而指间关节因蚓状肌及骨间肌牵拉仍可伸直所致 C:伸指肌腱的两侧束断裂,屈肌腱牵拉,而指间关节因蚓状肌及骨间肌牵拉仍可伸直所致 D:由于伸指肌腱在掌指关节近侧断裂,故无法伸直其掌指关节,而指间关节因蚓状肌及骨间肌牵拉仍可伸直 E:以上都不是

某女性患者,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

有关纵隔肿瘤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腺瘤、畸胎瘤和神经源性肿瘤发生率居纵隔肿瘤前三位 B:100%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C:大多数为良性,但可恶性变 D:纵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肿瘤,明确其部位与表面情况 E:纵隔肿瘤主要行手术切除治疗 F: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

在塔台管制区飞行时,当两航空器之间的纵向、侧向、垂直间隔同时小于下列哪些情况时,属于危险接近?()

A:纵向1千米,侧向500米,垂直100米 B:纵向1千米,侧向200米,垂直100米 C:纵向500米,侧向500米,垂直50米 D:纵向500米,侧向200米,垂直50米

纵产式是指

A:胎儿纵轴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B: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C: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 D: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垂直 E: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交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