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华佗传》)中,“就”之义为()
A:听命 B:成功 C:赴任 D:去到
在“使天假之年,其所就当不在古人下”中,“就”之义为()
A:求 B:赴任 C:选取 D:成就
张某,某县县委副书记。考虑到张某的专业背景和工作履历,市委经研究,决定免去张某的县委副书记职务,任命其为市司法局党组副书记。谁知,任免文件下达后,张某觉得新岗位权力相对较小、油水相对较少,心生不满,便以在县城照顾妻儿老小为由,坚持在原岗位办公,拒不赴任。根据《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张某违反了组织纪律 B:张某违反了政治纪律 C:可视情况给予张某组织处理 D:可视情况给予张某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隋炀帝时,刘炫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②__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④相权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长沙王刘发是汉景帝之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孝子,赴任后在长沙城东建有一景,在此处北望思亲,此景被后人称为“思亲台”“望母台”,现名为什么?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闺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责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日:“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欺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甲国欲派遣一名武官到乙国赴任。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对于该武官的人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人选由甲国决定后,乙国必须接受 B:该人选由甲国派遣,但在派遣前应事先征得乙国的明确同意 C:该人选由乙国提名并最终决定 D:该人选应由乙国驻甲国大使决定
甲国欲派遣一名武官到乙国赴任。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对于该武官的人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人选由甲国决定后,乙国必须接受 B:该人选由甲国派遣,但在派遣前应事先征得乙国的明确同意 C:该人选由乙国提名并最终决定 D:该人选应由乙国驻甲国大使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