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2岁,教师,江西上饶人,因“发热 10+d”来诊。10d前患者开始出现发热,体温 37.2~39.6℃,伴畏寒,乏力,头晕,热退后头 晕消失。在当地医院应用头孢曲松,利巴韦林( 病毒唑)治疗无效。有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 史1年余,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近1年余未曾出 外旅游。查体:T38.3℃;皮肤,巩膜中度黄染 ,口腔未见白斑,颈软,未见肝掌,蜘蛛痣,全 身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 压痛,反跳痛,肝未及,脾肋下1.5cm,移动性 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 正常;布鲁津斯基征(-),克尼格征(-), 病理反射未引出。肝功能:Alb23.1g/L, Glob36.6g/L,ALT43U/L,AST63U/L,CHE812U/L ,TBil81μmol/L,DBil41μmol/L,γ-GT47U/L ,PT26.4s;HBV-DNA:低于检测限;乙型肝炎五 项:HBsAg(+),HBeAg(+)和HBcAb(+) ,余阴性。

结合入院后抗生素治疗和体温变化之间的关 系,患者住院以来前后2次发热原因若是一元的 ,最有可能引起发热的原因是(提示考虑并发二重感染(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予氟康唑200mg静脉滴注治疗,次日体温明 显减退,治疗3d体温正常,应用氟康唑5d后停药 。患者自觉腹胀,乏力也明显缓解。继续护肝, 利尿,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17d后体温再次上 升,可达39.0℃以上,且腹胀,乏力再现,并有 加重趋势。血常规:Hb80g/L,RBC2.11x10/L ,WBC3.6x10/L,N0.81,L0.04, PLT39x10/L。肝功能:Alb46.8g/L, Glob26.2g/L,ALT31U/L,AST46U/L,CHE841U/L ,TBil99μmol/L,DBil54μmol/L,γ-GT24U/L ,PT31.3s。腹腔积液常规:黄色,清,WBC56/ μl,李凡他试验(-)。腹腔积液蛋白定量: 4.0g/L。仍然考虑可能是腹腔内一般细菌感染, 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7d,仍有高热。停药2d ,体温无变化。胸部CT:正常。)

A:药物热 B:病毒感染 C:淋巴瘤 D:结核病 E:机体深部脓肿 F:真菌感染

 患者女,15岁,海南琼海人,学生,因“发热,畏寒6 d,腹痛,腹泻2 d,皮疹1 d”于8月23日来诊。患者6 d前突起发热,体温39 ℃,伴畏寒,头痛,肌肉痛;2 d前出现腹痛,腹泻,水样粪,4次/d。在外院就诊服用过“解热镇痛药”,1 d前出现全身皮疹,并排黑粪2次,量约100 g。患者居住环境较差,鼠,蚊较多。入院次日体温下降,但头痛,腹痛持续,且出现出冷汗,心悸,尿量减少伴嗜睡,烦躁不安。查体:嗜睡,轻度烦躁,能合作;颜面潮红,结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四肢皮肤湿冷,四肢,躯干见数量较多,大头针帽大小,压之不退色暗红色斑丘疹,下肢皮肤可见散在分布的淤点,淤斑,注射部位淤斑尤为明显。实验室检查:血WBC 10.2x 10/L,N 0.80,PLT 18x 10/L;ALT 270 U/L,AST 180 U/L,TBil 62.3 μmmol/L;BUN 6.7 mmol/L。

鉴别诊断要注意重点排除的是

A: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B:麻疹 C:伤寒 D:败血症 E:钩端螺旋体病 F:克里木-刚果出血热(新疆出血热) G:地方性斑疹伤寒 H:流行性斑疹伤寒

中药性味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药性,主要是寒热温凉四种,古时称为四气。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不同的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性味苦寒的药物大多具有

A:祛风除湿作用 B:芳香化湿作用 C:清热燥湿作用 D:利水渗温作用 E:祛除寒湿作用

在“即今著吐汗下三篇,各条药之轻重寒温于左”中,“条”之义为()

A:逐条 B:一条一条地 C:条分缕析 D:分条列举

各条药之轻重寒温于左。 条:()。 左:()。

下面画线的词是“名词作动词”的是:

A:若人无病,粱肉而已 B:可而出之 C:各药之轻重寒温于左 D:譬如拯,岂待整冠束发 E: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

下面画线的词是“名词作动词”的是:

A:若人无病,粱肉而已 B:可而出之 C:各药之轻重寒温于左 D: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 E:譬如拯,岂待整冠束发

下面画线的词是“名词作动词”的是:

A:若人无病,粱肉而已 B:可而出之 C:各药之轻重寒温于左 D: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 E:譬如拯,岂待整冠束发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